中化新网讯 日前,全球首套海上3兆瓦级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装置在文昌19-1油田完成96小时满负荷运行测试,装置累计发电量100万千瓦时,标志着海上油气田在电站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将废弃的烟气热能转化为清洁电能,实现“余热驱动+清洁供能”的低碳运行新模式。
据悉,此前海上高温余热ORC发电技术在国内外尚无应用先例。中国海油从源头创新,与中国船舶联合打造自主可控装备体系,实现全球首套装置国产化。装置创新采用有机工质闭式循环技术,利用电站产生的高温废热烟气作为热源,低沸点的有机工质吸收热量后产生高压蒸汽进入透平膨胀做功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透平膨胀机排出的低压蒸汽经冷却凝结成液态工质,借助工质泵完成系统循环。装置通过“取热、发电、冷却”三大关键环节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电能的转换,开创了海上平台多能融合的新模式。
在装置调试期间,项目团队攻克了多项工程化难题,科学解决系统抽真空、工质安全充装、多系统协同匹配控制、并网稳定性控制等挑战,形成了复杂工况下装置开机的控制策略和应对方案,实现装置实时优化与精准动态控制,顺利完成各项调试。装置预计年发电量超2400万千瓦时,相当于1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量,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万吨,等同于植树造林约450万棵,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
此外,项目首次在海上平台实现电站高温烟气余热回收、ORC余热发电、溴化锂空调余热制冷“冷热电”协同创新应用,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低碳开发方案,推动海上关键装备自主国产化研制,助力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
7月底,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以下简称煤化工二期项目)开展“奋战一百二十天·打好七大攻坚战”主题活动。
8月8日,由明阳智能控股子公司明阳氢燃联合深圳能源协同共创的全球首个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氢储能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托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在氢能发电及长时储能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日前,神木煤化工能源公司反渗透浓水提质降垢技术项目落地运行。项目投运后,每天可将900吨难处理的浓水转化为合格回用水,日节约水费1800元,年可减少废水外排27万吨。
近日,中国化学东华公司签订山东艾格森高端酚醛、苯并噁嗪树脂和特种环氧树脂项目管理型总承包(EPCM)合同。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单套产能最大的高端树脂生产基地,有效缓解我国高端树脂材料进口依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