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为行业提供绿氢安全制取技术方案

中化新网讯 在近日举行的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航天工程”)客户大会上,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绿氢制取产业发展加速,但仍存在众多技术痛点和堵点亟待解决。航天工程针对行业痛点持续精准攻关,形成了以航天Ⅱ代电化学装备技术为内核的航天绿氢工程技术体系和专门适配化工行业的深度脱碳技术方案。

近年来,我国绿氢制取产业在政策引导下快速发展。2023年市场规模增长、技术进步、项目数量增加且应用领域拓展;2024年项目产能爆发,制氢成本下降,技术持续优化;2025年项目投产与规划并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航天工程氢能事业部总经理殷雨田指出,当前,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是行业三大堵点,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电解槽作为电化学法制取绿氢的核心设备,在大型化的趋势下,其可靠性尚未得到验证,性能衰减、一致性差、槽身挠曲、漏碱喷碱、承压部件失效是广泛存在的问题。从化工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电解槽集群随风光的秩序化联动以及与下游化工段的安全耦合和长周期运行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电解槽本质上是危险气体发生器,应按化工规范进行管理,并遵循化工设计习惯。”殷雨田表示,航天工程创新性将电解槽布置在室外化工钢混框架中,同时对电解槽进行了严寒多雨苛刻环境的适配设计,并按照化工应用场景的需要,明确了过程控制和智慧调度之间的协同规则和边界划分。同时,绿电、绿氢、化工三位一体,综合考量场内容性负荷的多样性,绿氢与变换、空分单元的产能互补原则等系统工程要素。

依托近20年来航天工程对煤化工制氢业务的自主探索,以及航天科技集团60余年来在涉氢业务方面的经验,航天工程对于化工用氢、用氧已有深刻认知,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殷雨田表示,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转型,航天工程始终聚焦氢能装备和绿氢工程战略方向。目前,航天工程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化学核心装备囊括ALK、PEM、AEM三大系列产品,并配套开发了与绿氢耦合的规模化绿电制氢工艺包、生物质气化工艺包、固废熔融制氢工艺包,以及生物质气化炉和固危废熔融炉,使公司多项绿色低碳装备技术和工程技术形成了紧密的交叉耦合链条。 

相关推荐

内蒙古推动氢能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与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北京石油机械增效工具助钻井提速

日前,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多维度减震提速增效工具在川庆钻探承钻的004-S-H1井成功应用,对比国外同类产品同井、同层段、同钻头、同钻具组合,进尺增加161%,机械钻速提升14%,有效验证了该产...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中原油田自研装置填补国内空白

近日,由中原油田自主研发的“井下可溶工具评价系统装置”正式投用,其耐温、耐压及智能化检测能力达到国内最高行业标准,填补了我国在非常规油气开发工具性能评价领域的装备空白。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鲁南化工聚甲醛项目主变电所封顶

近日,由中国化学天辰公司总承包的兖矿鲁南化工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完成重大里程碑节点——主变电所顺利封顶。至此,全场包含机柜间、巡检房、风机厂房、公用工程站及循环水加药间等建筑物全部顺利完成封顶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海油工程低温液氢储罐获AIP证书

近日,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自主研发的深远海浮式平台“低温液氢储罐”设计成果获中国船级社(CCS)原则性批准(AIP)证书。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镇海炼化RTC装置实现超千小时稳运

日前,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重油催化裂解(RTC)技术的两套300万吨/年RTC装置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先后开车成功,均已连续稳定运行超1000小时,有效验证了技术的先进...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