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厦门大学廖洪钢教授、孙世刚院士团队,与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院士团队等合作,基于自主研发建立了高时空分辨电化学原位液相透射电子显微系统,对锂硫电池界面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锂硫电池电荷储存聚集反应新机制。
锂硫电池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成本,然而受限于传统原位表征工具的时空分辨率局限和锂硫体系不稳定性等挑战,当前仍然缺少原子/纳米尺度上对锂硫电池界面反应的理解。
为此,厦大团队建立了高时空分辨电化学原位液相透射电镜技术,耦合真实电解液环境和外加电场,实现了对锂硫电池界面反应原子尺度动态实时观测和研究,发现在锂硫电池中存在着独特的界面反应机制和锂硫电池全新的界面反应过程。
未来,该团队将基于电荷储存聚集反应新机制,从全新角度推进锂硫电池电极材料和体系的设计和研发,促进高比能、高功率、快充锂硫电池的发展。
150年前,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曾预言:水将成为未来的终极燃料。如今,科学家们正努力将这个幻想变为现实。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研究团队负责人刘岗表示,中国科研团队近期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领....
中化新网讯4月8日,2025中国粉末涂料配方设计培训班在江南名城——常州开班。在开班仪式上,中国化工学会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狄志刚致辞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的收官之年,是.....
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可再生碳资源科学与技术工程中心赵晨教授团队研发的油脂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通过中国民航第二研究所的权威检测,48项指标全部合格,符合3号喷气燃料国家标准。
日前,山西临汾市永和县山西丰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出99.9999%(6N级)超高纯氦气,实现了天然气资源的最大化应用,为氦气资源获取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