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加强碳管理 摸清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
中化新网讯 欧盟碳关税将于今年10月起试运行,2026年全面实施,较之前提前了一年。碳关税“元年”将至,对于制造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而言,2023年将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欧盟碳关税‘靴子’落地,则意味着免费配额逐渐减少,外向型化工企业将要为碳排放支付费用,加强碳管理以及摸清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正成为企业刚需。”在记者近日的采访中,业内专家提醒相关企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虽然欧盟碳关税征收问题讨论了很久,执行起来也会很有难度,但欧盟肯定会执行,而且美国也会跟进。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经济增长阶段,发展还需能源支撑。所以发达国家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敦促你减排,碳关税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其名义上是针对减碳,事实上就是加税。
“在应对策略上,我们首先要转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这一点非常重要。其次,企业要积极参与碳交易,这样与欧盟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最后,既然时间表已定,就要积极从政策和市场方面做好工作,还要联合企业、学术界针对如何应对碳关税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避免其实施后对化工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林伯强说。
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工业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辛春林表示,欧盟碳关税执行时间提前1年,进一步压缩了我国包括化工行业在内的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的时间窗口期,使得这类行业企业的“双碳”任务愈发紧迫。但在他看来,我国相关行业企业在应对碳关税上的准备显然不足,比如说国内的“双碳”相关标准还是沿用国外的标准体系,碳排放基础数据库、绿色低碳技术验证平台等还在开发和建设阶段;作为“双碳”目标最终落实的企业,目前关注的也只是企业的能耗问题,对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并不很清楚,更别说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了。而且碳关税对于企业来说是个新生事物,他们的技术和专业人才储备都很缺乏。因此辛春林建议碳关税涉及行业和企业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好应对工作。
在辛春林看来,欧盟碳关税对国内有利有弊。弊端在于我国向欧盟出口碳关税覆盖范围内的产品涉及的金额最大,短期内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也最大,因此显然对国内相关行业碳减排造成很大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则有利于我国高碳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当于有外部力量直接推动国内相关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否则企业很难自发和主动减排。
辛春林强调,欧盟碳关税的提前实施,意味着留给我国企业低碳转型升级的时间不多了,国内企业转型时间一旦错过,未来可能就被锁死在低端制造业。由于目前相关行业和企业碳排放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专业人才也较为缺乏,建议相关行业协会要加快建立产品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从产品碳足迹角度倒逼企业、供应链和全产业链降碳。
“对国内相关企业来说,首先要摸清家底,做好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分析,掌握产品的固碳率,并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状况。其次,要加强碳资产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产品的绿色低碳国际竞争力,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即将实施的欧盟碳关税。”辛春林说。
中化新网讯3月16日,湖北省召开202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视频会议,部署全省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和全年工作,为全年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会议要求,各地在抓好春耕备耕物资调配供给的同时,紧盯...
制取、储运和应用是氢能产业的三大环节,其中运输成本占氢能终端售价的比例高达40%~50%,缺乏经济、高效、安全的储运技术已成为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一大掣肘,氢储运技术亟待创新突破。
3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石化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致辞,石化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傅向升主持会议。
2月19日,首届中国能源•化工产学研30人论坛在江苏常州举行。本次论坛以“融创共享——中国式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新时代之路”为主题。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参加会议,并作《产学研用打....
近日,《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发布,山东将推动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山东将组织全省84个化工园区,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制....
3月16日至17日,山西省委书记蓝佛安深入太原市,就太原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进行实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期间强调,要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