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正逐渐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筹)秘书长李阳表示,当前我国CCUS开展如火如荼,CCUS也将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其技术发展还面临成本高、效率低、效益差等挑战,对此李阳提出应加强我国技术创新,构建发展生态,制定政策法规,促进合作交流。
示范规模持续扩大
李阳指出,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行动的推进,CCUS技术体系不断丰富,且已形成三大趋势:从咸水层地质封存到驱油封存;从化学利用转向地质利用;从空气捕集或零散放源捕集转为排放源捕集。
基于此,全球CCUS已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并向工业行业深度延伸。截至2023年,世界各国均加快了CCUS项目布局,全球共有392个大型CCUS项目,年捕集能力达到3.61亿吨。同时,CCUS示范应用行业更加广泛,覆盖火电、炼化、钢铁、水泥、生物质发电等难以脱碳的行业。
与此同时,中国CCUS示范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2023中国CCUS年度评估报告,到2023年9月,我国CCUS示范项目109个,捕集能力600万吨/年,注入能力400万吨/年。并且,已投运的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规模明显扩大,多个百万吨级以上项目正在规划或建设中。
“CCUS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未来能源体系将是化石能源+CCUS与新能源+储能的融合。”李阳指出,其中,CCUS支撑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和低成本稳定供应,可再生能源推动CCUS低碳发展,能源系统+CCUS让“清洁低碳+低成本+充足稳定”和“大规模+低成本+低能耗”两个不可能三角可能化。即可以通过CCUS,减少化石能源过程和末端碳排放;利用CO₂强化化石能源开采;利用可再生能源零碳属性,为CCUS系统提供零碳能源;通过CCU消纳可再生能源,生产零碳能源产品或储能协同CO₂减排。
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李阳指出,CCUS技术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是规模化应用的挑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1850—2019年,人类活动历史累积CO₂净排放量23900亿吨。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23%由海洋吸收,31%由陆地生态系统吸收,剩下的46%留存于大气中,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严重影响全球碳循环。李阳指出,碳中和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中碳的自然循环平衡。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规模化部署碳减排技术,这些技术将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形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动态互动和反馈机制。
其次是捕集效率低、能耗高。工业排放气源类型多,浓度差异大(CO₂含量5%~95%),组分复杂,捕集效率低,捕集能耗高、成本高。低浓度排放源捕集成本300-400元。李阳指出,为了提高碳捕集的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我们需要开发更高效的捕集材料和工艺。
再次,CCUS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伍德麦肯兹报告显示,全球CCUS项目的捕集平均加权成本约58美元/CO₂,中国CCUS示范项目捕集成本在100-500元/吨CO₂,因此,降低成本、实现减排收益是产业化的关键。
最后是转化效率低。CO₂具有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惰性,难以转化,需要提高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李阳指出,为了提高转化效率,我们需要专注于开发新型催化剂,并探索更高效的转化路径,以便更有效地将CO₂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
四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为了推动CCUS技术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效率,并确保整个过程对环境友好且可靠。”对此,李阳给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与合作。需要在CCUS技术的化学和物理反应机制上进行创新,包括集成现有技术、优化工程设计,以及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和可调度性。此外,应该探索不同的应用场景,实施组合式项目,并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合作。
二是构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生态。包括开发低能耗、低成本的捕集技术,优化驱油封存技术,以及提高转化技术的效率。同时,还应该关注系统集成和耦合技术的优化,以提高整体性能。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科研与教育的融合,以及产业与教育的结合。在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方面,应推动区域CCUS产业的发展,重塑产业,构建低碳或零碳产业链,并在含油气盆地形成驱油和封存产业集群。
三是制定支持性政策和法规。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碳税、金融支持和投资多元化。建立碳交易市场,如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机制,可以为CCUS项目提供经济激励。
四是促进合作与交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协同解决问题,共同推动CCUS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1月8日,由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氢能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在苏州举行。北京市相关部门及部分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与20余家长三角地区知名氢能企...
前不久,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凭借在节能减排和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现,获“2023年度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合成氨)”称号。值得一提的是,自该奖项设立评比以来,富岛公司已连续五年斩获此项殊荣。
近日,四川省经信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指南(试行)》,以切实推动全省磷石膏无害化处置工作,扩大磷石膏的应用领域,助推磷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石油化工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第七届世界油商大会上,来自多家石化行业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废弃物回收成为全行业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按照温控目标1.5℃和2℃的情景来看,到2050年,全球仅光伏废弃物就可...
今年以来,南化公司根据年初部分生产装置停运情况以及周边关联企业公用工程需求变化,持续调整、实施用能管理优化,推进“小微”节能改造项目实施,1至10月份,先后落地8个节能降耗项目,有效降低了水、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