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铜锌镍危险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有新思路

  二次资源清洁生产整体技术国际领先

  中化新网讯 6月29日,记者从江西省宜春市科技局获悉,由江西睿锋环保有限公司承担的“利用铜锌镍二次资源清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研究成果,近日在宜春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视频鉴定会鉴定。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领衔的5位国内知名有色金属冶金和金属材料专家领域的专家从技术创新程度、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技术重现性和成熟度、技术创新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与经济、社会效益六方面,对本项目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微信图片_20200629122634.png

  据睿锋环保公司总经理刘立瑞介绍,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有色危险废物及固废处理和资源回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承担了江西省科技重大项目、宜春市创新驱动5511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省、市级重点项目,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江西省有色金属冶炼废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称号。公司立足于工业危险废物处理业务,年处理量达10万吨,主要是回收利用PCB行业酸性和碱性蚀刻工序产生的含铜废液、电镀行业电镀铜工序产生含铜废液,电镀行业镀镍退镀产生的电镀废水处理污泥,硝酸镍废液,碳酸镍,黄铜生产企业收集的除尘灰,PCB行业外层图形处理工序产生酸性废液等为原料;回收处理生产出系列金属和金属化工产品,公司主要产品有硫酸铜、硫酸镍、一水硫酸锌、七水硫酸锌、铜、铅、锡、银、铟和钯等系列产品, 年产值约10亿元。

  刘立瑞对记者说,该公司建有有色金属冶炼废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针对有色危险废物及固废进行深入研究,拥有3项发明及7项实用新型专利;开发出了有色危险废物及固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及环境友好的工艺技术和研究手段,为国内处理有色危险废物及固废及资源回收提供技术支持。

微信图片_20200629122639.png

  江西睿锋环保公司高级工程师凌源告诉记者,该公司自2013年起,联合桂林理工大学及江西睿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利用铜锌镍二次资源清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建设,先后投入10000万元,用于新建钢结构厂房、配套公用工程;核心工艺完全自主开发,具有多项自主的知识产权,并积极进行专利网络的布局及知识产权的构建,夯实技术壁垒。

  凌源介绍说,该公司自承担该项目以来,研发出了含铜锌镍有色危险废物及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的生产工艺和装置,该项目具有六大创新点:一是利用含铜锌镍有色危险废物及固废性质特点,首创了联合浸出含镍、铜、锌技术并成功应用,解决了二次资源回收过程环保问题。二是突破了除杂关键技术,降低了渣量、金属损失率。三是开发出一种捕收剂,成功将浸出液中的杂质除去,保障后续铜锌镍提纯工序的正常运行,实现了产业化。四是创新采用了相关联合工艺提取铜锌,减少了铜、锌金属萃取所需的辅料消耗量。五是发明了一种新工艺回收锌并制备活性锌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六是在协同处置工艺上取得了重要创新,实现了短流程制备电池级硫酸镍产品。

  刘立瑞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对含铜锌镍有色危险废物及固废综合利用的生产工艺进行了集成与创新,相关新产品技术已被列为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其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加快推广应用。


关键字:含铜锌镍危险废物
相关推荐

化工园区推进责任关怀任重道远

  “责任关怀已经成为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2024-04-16     中国化工报

2024年全国职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启动

​  近日,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24年全国职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2     中国化工报

爱和勇敢的传递

  “我去!”中国化学六化建设计研究院工艺管道工程师刘春阳兴奋地跳起——最近坚持带饭、吃得很健康,应该符合献血指标了!

2024-04-12     中国化工报

10省份发布空气质量改善方案 多地提出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升级

  近期,广东省、黑龙江省、辽宁省、浙江省、山西省等10个省份(地区)相继发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对焦化等产业结构升级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提出具体目标和任务。

2024-04-12     中国化工报

储能行业如何赢得未来?

  “储能本身不产生能量,而是能量的‘搬运工’。太阳大的时候我们汲取能量,等到晚上或者缺电的时候,我们再把这些能量释放出来,输送到千家万户。”

2024-04-12     中国化工报

新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公布

  4月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排污许可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并将于7月1日起施行。

2024-04-12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