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化工领域开始更加多元、广泛地应用氢能,并将持续向氢气新能源领域转型。氢能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但打通全产业链任重道远。这是5月26日举行的2023中关村新型储能及氢能产业发展论坛上释放的信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表示,氢能将在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各种能源之间高效转化的理想媒介,氢能将推动传统能源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推动能源动力转型。在“双碳”背景下,传统化工开始应用电烯氢、绿电氨等技术实现碳减排。
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曲宏亮表示,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燕山石化在氢气供给、场景应用、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燕山石化将开展以氢能为主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氢能布局,实现制氢、储氢、加氢、用氢产业链的技术突破和延伸;携手北京石油加快工区周边加氢站建设,特别是推进“微网”加氢站建设;全力攻坚关键核心绿色技术,围绕催化剂、PEM膜等电解水制氢核心材料和装备,加强对外合作开发。
“面向碳中和,氢能动力正在引发高度关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柏刚指出,与燃料电池相比,氢内燃机具有燃烧热功转化成本低、功率密度高、燃料适应性好的优势,且更能适应高负荷情况。目前,燃料电池产业链长,技术难度大,氢内燃机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系统又恰好与燃料电池完全通用,氢气作为优异的内燃机替代燃料,可实现“零碳排放”,这也是氢内燃机重新被关注的原因。
氢能前景一片光明,但产业链形成规模仍需努力。徐春明表示,燃料电池是下游用氢环节的重要场景,产业链庞大且复杂。目前,我国在加氢站建设运营、工程应用、交通领域、发电领域已经具备量产能力,但与国外优质燃料电池性能相比差距较大;在燃料电池电堆和辅助系统方面技术基础薄弱,完全依赖进口。
孙柏刚也指出,国内车企及发动机企业开始纷纷布局氢内燃机,但氢内燃机的设计、试验、测试、关键零部件及整机等工程技术还属于国内空白。
近日,北京市密云、怀柔等地持续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7月28日晚,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重点支持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9省(区、市)做好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贯彻落实....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消息,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引导全系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全力以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