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化新网讯 5月25~26日,由工业固废网、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煤气化灰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研讨会在陕西渭南举行。业内专家学者和技术、装备供应商企业代表围绕“气化渣规模化利用技术推动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共商气化渣综合利用技术进展及资源化利用趋势,助力煤化工产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气化渣是煤化工生产过程排放的一种工业固体废物。随着我国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气化渣产生量高速增长。据统计,2021年我国气化渣总量达7100万吨,其中粗渣占70%、细渣占30%。这些固废不仅数量庞大,煤化工企业运输及处置成本较高,填埋储存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其中组分复杂,主要以硅、铝氧化物为主,含碳量和含水率较高,并伴有较多杂质。目前资源综合利用率仅31.6%。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资源综合利用分会秘书长、工业固废网创始人杜根杰表示,气化渣不同于其他大宗工业固废,本身具有能源属性,处置与综合利用涉及各个行业,迫切需要产学研各方合作攻关,通过政策引导、制定专项规划、技术研发等措施,坚持多种技术组合、多行业协同处置为思路,统筹建立气化渣固废污染防治产业合规性体系,实现气化渣规模化、低成本综合利用“吃干榨净”。
针对气化渣含碳具有一定量的热值,气化渣碳—灰分离制备系列材料成为综合利用的方向,技术研发百花齐放。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宁夏神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多项气化渣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气化渣综合利用技术呈现多元化趋势,煤化工企业不能简单复制。”杜根杰建议,要制定项目的技术选型方案后,再制定可行性投资分析报告。坚持因地制宜定市场,因企制宜定商业模式,因气化渣成分定技术路线。整体统筹规划,做好技术验证过程,选用成熟技术,减少投资风险和成本,对气化渣进行有效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宁夏神耀公司总经理匡建平介绍,该公司开发的气化细渣深度脱水干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利用气压降低沸点下降的原理,将过滤、压滤、加热真空干化等功能集成为一体,气化细渣含水率降低至30%以内,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进行掺烧,提取后的水返回气化黑水系统,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022年5月,该技术首次应用于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处理气化细渣约15万吨,3台锅炉掺烧运行正常,预计每年节约燃料及运输处置费用5000万元以上,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目前,这项技术还同时在国能宁夏煤业煤制油项目、浙江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安徽碳鑫科技公司等得到应用。

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到渭化公司参观考察气化细渣深度脱水干化及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装置运行情况。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煤制油气和煤化工项目开展规模化绿电、绿氢利用替代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应用,有效降低煤炭转化碳排放水平。支持煤炭企业开...
日前,记者从河北正元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取得阶段进展,主要核心设备完成安装,为后续系统联动调试和整体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由中国化学赛鼎工程有限公司所属焦化公司总承包的内蒙古美方干熄焦及余热发电项目2号干熄焦装置点火烘炉圆满成功,标志着该项目取得关键进展。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10月28日消息,10月17~27日生态环境部批复了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一阶段煤制油工程)、新疆新业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准东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