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碳市场贡献“中国方案”

气候变化作为世界性议题,越来越受关注。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双碳”战略,计划用历史上最短时间完成全球最大碳强度降幅。其中,碳市场成为实现“双碳”的重要政策工具。

7月21日,由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上正式发布。《报告》系统总结了全国碳市场的最新建设进展,展示了市场建设运行工作成效,还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建成全球最大碳市场,影响持续扩大

《报告》数据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2022年度)共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度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5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是目前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市场。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规模稳步提升。

2024年1月启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成为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又一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工具。强制碳市场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自愿碳市场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两个碳市场独立运行,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发挥政策合力。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碳市场对全球碳价水平和碳交易机制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力,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情况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配额分配方法展现了碳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优势,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

规模、价格、积极性向好,活力稳步提升

从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看,呈三大特点。

交易规模逐步扩大。《报告》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较第一个履约周期分别上涨47.01%和125.26%,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和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分别上涨33.93%和49.73%。2023年7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的通知,各地积极组织重点排放单位制定交易计划,8-10月成交量连续攀升。2024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量366.82万吨,同比上涨174.9%。

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综合价格收盘价50-82元/吨。2023年底,综合价格收盘价79.42元/吨,较开市首日开盘价上涨65.46%,较第一个履约周期收盘价上涨46.48%。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及第三个履约周期相关工作持续推进,市场交易价格整体稳步上扬,综合价格收盘价于2024年4月24日首次突破100元/吨。

交易主体更加积极。相较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2-2023年新增交易开户338家,参与交易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上涨31.79%,多次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上涨32.14%,交易量超百万吨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上涨77.59%,同时使用挂牌协议和大宗协议两种交易模式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上涨36.87%。重点排放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及早制定交易计划,交易量峰值月份由12月提前至10月,交易活跃天数明显增加。第二个履约周期结束后,2024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量、月均参与交易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2022年同期分别上涨49.54%、90.79%。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效彰显

《报告》指出,全国碳市场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成效显著。

 一是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有效提升,行业减排效果逐步显现。全国碳市场压实了企业碳减排主体责任,在全社会树立“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识。重点排放单位基本都开展了元素碳含量实测。通过推动企业灵活减排,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日益显现。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比2018年下降2.38%,电力碳排放强度下降8.78%。

二是碳定价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4年4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盘价首次突破每吨百元。碳排放权的绿色金融属性获得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认可,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配额质押等锚定了基准价格,撬动了更多绿色低碳投资,促进能效提升、能源结构调整。

三是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巩固提升,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初具规模。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制度体系,为制定发布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建立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等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通过强化制度管理、明确责任义务、优化技术规范等,培育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和相关机构,为推动实现“双碳”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有50余家咨询机构、450余家检验检测机构、近100家核查机构为重点排放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第三方技术服务。

展望未来,《报告》提出,中国政府将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

为了绿水青山——兰州新区强化新污染物风险防控治理效果好

  10月6日,站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管控中心的平台上,石化投资集团副总工程师、博石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伯麟指着不远处的生产装置区说:“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新污染物筛查和治理作作为保障产业链安全和安全发展...

2024-10-18     甘肃石油与化工

当好“水保姆”

“师傅,这阳床里的白球起什么作用啊?”“它有三个作用:一是再生时起到再生剂分配作用,二是运动时起到拦截碎树脂和悬浮物作用,三是调节树脂填充率的。”10月8日,在安庆石化水务部热动区域一级除盐阳床现场,...

2024-10-18     中国化工报

克鲁勃“焕新”针织油助纺织业绿色发展

10月14日,202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全球润滑技术领导者克鲁勃润滑剂携其高效润滑解决方案亮相展会现场。

2024-10-18     中国化工报

生态环境部专家调研宏达股份

近日,为推进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源头管控取得实效,生态环境部土壤司专家会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专家组一行到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基地开展环保治理调研工作。

2024-10-18     中国化工报

兰州新区强化新污染物防治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坚持把新污染物筛查和治理作为保障产业链安全和安全发展的重要一环,科学把握、分类施策、全程监管,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兰州新区特色的新污染物风险防控治理路子。

2024-10-18     中国化工报

上海碳市场连续11年100%履约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截至9月30日,上海试点碳市场纳管企业已全部完成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创造连续11年100%履约的纪录。上海试点碳市场启动以来,现货累计成交2.56亿吨,成交金额...

2024-10-1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