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铁电物理向铁电化学创新性突破——记2023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分子压电体的铁电化学设计

  近年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熊仁根院士团队原创性地提出了“铁电化学”理论体系,对分子压电材料的设计、合成、调控和机理进行了科学阐明,带动相关领域走出了大海捞针式的盲目探索,进入了化学设计、可控合成和精准调控的新阶段,实现了铁电物理到铁电化学的“从0到1”创新。这一项目相关成果得到了多位中外院士和权威专家的肯定与好评,称其为“突破性发现”,并将压电材料“拓展到了新的领域”,实现了“引人注目的突破”。近日,该团队牵头的“分子压电体的铁电化学设计”获得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分子压电材料具有柔性强、轻量、声阻抗低等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医疗、工业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材料之一,未来应用将在信息、生命领域产生重大变革。寻找具有优异压电性材料的突破口是铁电体的设计。

  但自1880年压电效应发现以来,分子压电材料的关键压电系数d33一直与占应用主流的无机压电陶瓷相距甚远。提升分子压电材料的压电系数d33是百年来的重大挑战,而现有的铁电物理唯象理论仅对无机材料的压电性做出了解释,无法指导高压电性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将分子铁电压电材料的发现从大海捞针式的盲目寻找转变为理性的化学设计至关重要。

  上世纪90年代,该研究团队牵头人熊仁根就开始从事分子铁电领域的研究。2006年年底,熊仁根进入东南大学,成立有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填补了该校在分子铁电领域研究的空白。由于研究难度大,研究团队的组建异常困难,实验室还一度招不到足够数量的研究生。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熊仁根带领团队排除万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垦出了分子铁电研究这片领域。

  在熊仁根看来,基础研究过程必须要有“板凳需坐十年冷”的精神,因为科研上并没有“弯道超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熊仁根团队创立了“铁电化学”理论体系,带动相关领域从铁电物理的唯象理论跃迁到了化学设计的理论框架体系,进入了化学设计、可控合成和精准调控的新阶段。该团队利用“铁电化学”精准合成系列新型分子压电材料,创制了压电系数d33可以媲美商业化无机压电陶瓷的多个高性能分子压电材料,为铁电材料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分子压电材料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关键基础,使我国在分子材料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该项目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上,部分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引领了国际分子压电材料领域的发展。

  现阶段,虽然新型分子铁电材料还基本处于基础研究领域,但是“让研究走向应用”一直是该团队努力的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以应用为目标提升分子压电材料的性能,并开发更加新颖的功能特性。”熊仁根团队成员、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游雨蒙表示,团队将继续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为让我国分子压电材料持续引领世界而不断奋斗。


相关推荐

国内首套聚乙烯管道太赫兹检测设备应用成功

  近日,中国石油工程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石油化工用聚乙烯管道太赫兹在线自动检测设备,在燃气管道热熔焊接敷设现场应用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石油在非金属管道检测领域的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国内...

2025-03-19     中化新网

中国煤岩气地质理论技术突破引发国际能源界广泛关注

  近日,第43届剑桥能源周(CERAWEEK)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隆重举行。本届能源周以“前行之路:复杂世界的能源战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50多家公司、超过1万名代表共襄...

2025-03-18     中化新网

新能源供热技术聚焦低碳创新

  3月13日,由北京市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北京中科华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供热企业绿色创新发展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2025-03-18     中国化工报

富岛公司高质量产品助力航天发展

  近日,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以“一箭十八星”的壮举,成功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在此过程中,中海化学富岛公司生产的高品质甲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03-18     中国化工报

聚芳醚技术加速突破助力高端制造

  作为填补国内空白的高分子新材料,聚芳醚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对我国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8     中国化工报

中煤鄂能化舞好气化“龙头”

  气化装置是化肥生产的“龙头”。

2025-03-1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