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以来,工业互联网已从基础设施建设迈入各行业规模化应用新阶段,成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牵头编制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4年)》(简称《报告》)发布,系统梳理工业互联网最新发展态势和成效,并提出推动规模化应用的措施建议。
产业增加值规模超5万亿元
近两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与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2020—2024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规模增长41.09%,年均复合增速8.99%,大大高于GDP增速。
《报告》指出,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1.53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10.65%;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3.48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4.70%;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规模5.01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6.45%,占GDP比重3.81%,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稳中有升。
此外,随着应用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对工业、农业等领域的赋能成效进一步凸显,有力支撑传统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特别是在工业领域,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全部工业大类。
核心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报告》通过一组数字,展现了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逐步完善。
网络方面,截至2024年10月,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414.1万个,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4万个,建设5G工厂超4000家,“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1.5万个。标识方面,我国已建成标识解析“5+2”国家顶级节点体系,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截至2024年11月,标识注册总量突破6000亿,服务企业超45万家。平台方面,我国已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近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近9700万台(套)。数据方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建成,汇聚数据超14亿条,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登记(确权)平台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安全方面,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和基础资源汇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此外,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批准发布工业互联网国家标准90项、行业标准17项,关键标准累计已超100项,涵盖基础共性、网络、边缘计算、平台、安全、应用等各重点方向,涉及关键技术、测试方法、管理评价、典型应用等领域。
制造业成为最大应用领域
《报告》显示,工业互联网通过强大的连接和数据分析能力,持续推动各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其在制造业领域的赋能效应尤为突出,特别在石化领域应用广泛。
2018年以来,我国累计公布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829个,涉及采矿、冶金、石化等多行业。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陆续公布。目前,工业互联网与石化行业融合应用指南正在编制中。
《报告》指出,工业互联网带动九大行业增加值规模达千亿元。预计2024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为0.065万亿元、2.39万亿元、2.55万亿元。其中,工业互联网带动制造业增加值规模最大,2024年预计达1.98万亿元。
在制造业,工业互联网通过推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通过加强供应链的协同与透明度,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制造业从传统产品制造转向产品与服务结合。
推动规模化应用需多点发力
在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方面,《报告》从四方面提出建议。
在政策引领与金融保障方面,一是加强政策保障与统筹协调,形成“行业出题(建立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清单)——产业答题(加快提升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供给能力)——供需协同(政府、需方、供方、专业机构多方联合推进)”的推进机制;二是鼓励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投资基金,探索多种融资渠道,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在技术攻关与算力强化方面,一是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如工业软件、工业协议、工控系统等,同时加速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融合应用;二是构建高效、灵活、安全的算力基础设施,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与分析需求。
在深化应用与融通发展方面,一是紧密结合细分行业需求,将工业互联网与行业的工艺、技术、知识、经验紧密结合,逐个行业做深做透;二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协同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合作项目,拓宽应用场景和市场,共探跨国应用新模式、新路径。
在安全保障与标准建设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二是加快重点标准的研制与发布,推动应用。
1月18日,中国石化在北京举行数字员工发布仪式,正式推出首位AI数字员工,并在广西南宁新阳加油站等全国40余座加能站同步试点“上岗”。这是我国石油石化行业首位AI数字员工。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举世瞩目。AI能否真正赋能石油化工行业,打造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1月10日,《中国化工报》记者走进“神威·蓝光”诞生地——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寻找答案。
1月16日,上海市政府经济主题记者会召开。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表示,2024年,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在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方面呈现“三个新”,同时指出2025年将围绕三方面加快推进上海新型工业化。
当前,数智技术与石化等传统产业的交融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如何成为石油和化工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引擎?在1月9日举行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表示:石化行业要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