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生产过程中风险管控不当,极易引发事故。从2019年起,作为全国危险化学品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首批试点市,四川泸州市先行探索危化品风险管控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治本之策。目前泸州市重点危化企业已全面建成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智改数转”驱动安全状态可控、风险岗位减人、隐患整治增效,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确保了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泸州市应急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泸州市危化重点企业工艺报警次数较2023年同期减少444次,降低51.5%;GDS报警次数较2023年同期减少270次,降低55%,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形成一套标准 推动信息化照单建设
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把安全生产全要素纳入信息化管理。彼时,在全国尚无经验可循,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系统更新整改难、风险隐患掌控难、安全标准落实难、科学决策支撑难、工作效率提升难。”建设初期,系统开发不成熟、预期不理想,信息化建设一度陷入困境。
但目标既已锁定,怎能轻言放弃。5年来,泸州市应急管理局携手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等,整合安全、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精干技术力量,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质量提升工作站”,边研发、边建设、边改进,不断探索信息化建设路径。
2023年,《泸州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印发,以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为核心,细化梳理了包括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应急救援等14个模块、57项子项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实施“企业主导+专家团队辅助”建设模式,倒排工期、照单建设,有效解决企业“不会干、不敢干、干不好”等问题。
“我们在服务企业中发现,由于泄漏设备检验周期长达3年,人治的方式难以保持一以贯之的长期监控,企业无法动态掌握安全状况。”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质量提升服务工作站站长金正平表示,如何定期监测和分析管道腐蚀磨损度,是危化品企业普遍面对的一项重大安全问题。为此,工作站帮助企业建立了防腐蚀监测机制,将“三定”(定设备和管道、定点位、定周期)原则形成安全标准,纳入信息平台建设要素,让企业对设备、管道的易腐蚀、易磨损部位的壁厚减薄情况、腐蚀速率、剩余使用寿命等做到了心中有数,不仅从本质上防范了危险化学品泄漏,还让企业制定和实施预防性检维修、设备管道更新等制度有据可依。
截至目前,泸州市18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已建成信息化平台,初步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可呈现、可规范、可分析、可追溯。
推行一张清单 拧紧信息化责任链条
“每天到岗后,信息化平台会自动推送预防的巡检、特种设备与安全附件的检验检测等工作事项,避免遗漏工作。”日前,在泸州市危化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泸州北方纤维素有限公司分管设备负责人刘凯介绍。
泸州市把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纳入危化品信息化平台建设要素,以“责任”落实为关键、以“风险”管控为重点、以“清单”建立为载体,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梳理为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履职清单、检查清单、风险管控清单,覆盖决策层、管理层、车间班组、一线作业人员,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企业照单履职、按单办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024年11月18日,在合盛硅业(泸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盛硅业)910车间,已持续运行半年之久的910装置按计划停车检修,实施年度定期保养。
“在集团和公司通用保养标准的基础上,车间在系统中加入了设备保养专用标准,形成相应的检修作业票及特殊作业票签发流程。”合盛硅业车间副主任李远登介绍,2023年,设备安全标准纳入信息平台流程管理后,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事后跟踪所有环节责任人都会按照提醒照单履职。部门、时段、关键环节之间的责任空白由信息平台填充,如果没有责任人来完成这个巡检和整改闭环,该提示会一直上报到董事长。企业相关安全负责人认为,以前觉得网上填报这些信息程序麻烦,但现在人人照单履职尽责,生产安全更有保障了。
2024年,泸州北方纤维素有限公司以标准化体系全要素为基础,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重大危险源和重点装置、动火动焊和检维修等高危作业全部纳入信息化管控,安全责任落实实现一键直达。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现在不管在哪里,只要点开公司信息平台手机端,就可以了解公司安全运行状态,责任落实情况也一清二楚。”
建强“智慧大脑”加快信息化发展速度
“1分钟内完成报警和研判,启动应急响应,通过融合通讯系统向各应急小组发出应急通知;3分钟内完成切断物料、系统隔离等关键处置;5分钟内消防救援力量到达现场。”
这是四川天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敏捷应急系统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标准。该系统以“敏感”“敏行”“敏智”为核心,集成了公司的人员定位报警、工艺报警、消防报警等预警信息,系统确认警情后,自动筛选应急事件并进入应急处置程序,自动生成符合条件的应急预案,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从前出现异常情况,大家一窝蜂跑去现场。现在所有员工都在‘敏捷’应急系统提示下各司其职,真正解决了应急预案形式化、异常工况应急处置盲目无序的问题。”该公司安全监管部长童志林介绍说。
在泸天化液氨装置区,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着设定的路径精准侦察。“这是公司首个5G专网智能巡检机器车,通过自动拍照和AI识别温度、压力、液位等仪表,将视频、红外热成像以5G信号实时回传,相当于5个经验最丰富的巡检人员。”泸天化设备管理部副部长、数据智能中心主任赵恩军介绍。
将“人眼判别”升级到“AI识别”,这是泸天化“智改数转”的核心。在泸天化厂区一角,智控中心和指挥中心一左一右并排而建。600多个摄像头,让泸天化生产运行总貌一目了然;1253个定位信标、396个传感器采集的3万多个实时数据点,将19套化工装置的动态变化集成到公司智能化系统中,“智改数转”对产业的倍增作用在这里变得“清晰可见”。
赵恩军表示,2023年,企业投入大修成本同比节约了246万元;非计划停车减少了6%;创造了15个安全生产长周期运行记录。
“泸州市正在全力打造千亿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闪失。”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吴正勇表示,应急管理部门将整合政务资源,强化服务指导,携手企业共同优化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从根本上排险除患“化危为机”。
为深入贯彻“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的人才强国战略,河南煤气化公司始终把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近日,该公司利用技术技能竞赛数智化平台,组织开展了开祥BDO精馏操作技术比武活动,为生产一线...
近日,应急管理部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督促指导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严格精准规范执法,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针对《通...
3月4日至7日,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工作组奔赴全省多地,对危险工艺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提升工作组织省级验收,开展专家抽查,旨在有效提升合成氨、胺基化等危险工艺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水平。
今年以来,蜀南气矿相关职能部门和5个采气作业区借助召开月度专题工作会议之机,组织所有管道保护工对标学习管理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做到自检自查,举一反三,以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识别和评价、管道电...
3月3日,由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组织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写的团体标准《三氯氢硅还原法多晶...
3月11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气瓶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悉,由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大连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气瓶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