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工业副产气资源化利用——记西南院变压吸附法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技术

  近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自主研发的“变压吸附法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技术”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该技术解决了大规模气体分离提纯中的关键工艺、吸附材料、关键设备和控制技术等方面难题,实现工业副产气深度净化、高效提纯与资源化利用,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钢铁生产等流程工业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副产气,其直接排放或燃烧排放都会造成资源浪费与大气污染。受技术水平限制,相当一部分工业副产气未被回收利用,其中的温室气体、有害组分也未得到有效处理。因此,开发高效率、高精度、低能耗的工业副产气深度净化与高效提纯技术至关重要。

  20世纪80年代初,西南院开发的第一代变压吸附技术在小型化肥厂成功应用,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西南院继续加大科研力度,变压吸附技术已更新至第六代,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压吸附法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技术。

  该技术实现了多项首创:如对比国外公司45秒“一冲多”技术,首创45秒“双罐顺放—交错冲洗”变压吸附工艺技术,大幅缩短变压吸附周期,减小设备尺寸,突破变压吸附规模增大后吸附剂用量大、产品回收率偏低的瓶颈,提升吸附剂利用效率和产品回收率;首创6.0兆帕高压吸附技术,适应高压煤气化提氢需求;首创工业副产气特征杂质“吸附—催化”深度净化技术,解决工业副产气复杂工况下的杂质净化难题。

  目前,该技术已推广至1000余套氢气提纯、轻烃回收、一氧化碳提纯、甲烷回收和二氧化碳捕集的变压吸附回收工业副产气装置,装置运行能耗低、投资小,智能化水平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南院一直致力于气体净化与分离、化工催化及技术研发与推广,在典型工业副产气净化提纯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创新,实现了炼厂气、黄磷尾气、转炉煤气等典型工业副产气的特征杂质定向脱除和有效成分浓缩再利用制备碳一化学产品,并成功走向工业化应用。此次入选的变压吸附法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技术也曾获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关推荐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常温常压下,氢以气体状态存在。高压下,氢结晶为固体。而超高压下固体氢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谜。  1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项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用X射线纳米探针...

2025-05-15     中化新网

《涂料工业》被两大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

中化新网讯5月13日从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悉,由常州涂料院承办的《涂料工业》杂志于近日陆续被英国欧洲学术出版中心数据库(EuroPub)和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web)....

2025-05-14     中化新网

金海钛业自动化卸料装置试运行

5月6日,金海钛业联合水洗车间摩尔机组自动化机器人(机械臂)卸料设备投入试运行。鉴于联合水洗车间摩尔机组卸料工段作业环境差且温度偏高,尤其是在夏季,人工卸料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易导致中暑现象....

2025-05-14     中化新网

攻关挖潜降成本——兖矿鲁南化工环己酮车间改进原料苯掺配工艺纪实

  “市场调研显示加氢苯确实比石油苯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但是加氢苯痕量有机杂质会高于石油苯,对于环己酮的苯加氢反应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需要找出具体的影响点去攻克。”  近日,在山东...

2025-05-14     中国化工报

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防治水污染

  近日,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污染过程控制与模拟团队利用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助力高原区域水污染防治。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能源与环境材料》上。

2025-05-14     中国化工报

高转速重载荷滑动轴承开发成功

  4月25日,经过8个月的运行,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公司组织国产化开发的8套高转速重载荷滑动轴承在仪征输油站等站场输油泵机组运行平稳,没有出现过热情况。

2025-05-1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