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先行 化废为宝 技术赋能——探寻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绿色密码”

  走进福建省湄洲湾南岸的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园区内吊车林立、储罐星罗棋布、塔式设备高耸;园区工地上,工程车辆穿梭不息,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多年来,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以“规划先行、化废为宝、技术赋能”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绿色密码”,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规划先行 算好“生态账”

  “泉港石化园区高度重视‘生态账’,在坚持生态优先、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机制,科学规范做好项目入园工作。”泉港石化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王学丽说。

  重点项目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压舱石”。然而,泉港区严格遵循“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的“生态账”择商策略,在加快产业链的填平补齐和关联性发展的基础上,严格把控项目入驻门槛,制定石化产业投资项目准入评审制度,邀请行业专家担任组员,对入园项目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园区产业规划的相关性、安全环保的规范性、用地选址和规模的合理性等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入驻园区的石化项目符合高附加值、低碳低污染要求。

  与此同时,泉港区按照公用工程一体化的设计原则,集中向园区内企业提供集约化的公用配套服务,投入资金约60亿元,构建安全、环保、绿色、齐全的园区配套新格局。

  今年2月27日,福建泉州相关部门公示《泉港石化工业区绿色产业园区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一期)》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泉州市泉港区,总建筑面积约16.78万平方米,共包含海丝综合服务物流园、道路建设雨溪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四个子项目,建成后将完善泉港石化工业区配套设施,助力园区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区强链延链补链,打造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化废为宝 衍生“副产品”

  近年来,泉港石化园区加强上下游联动,不断探索循环经济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了外循环环环相扣、内循环变废为宝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在这里,废气变宝、废水回用、废渣成“金”,将废料“吃干抹净”。

  园区内,福建百宏化学有限公司的碳酸酯生产线,每年可“吃掉”数万吨二氧化碳。当下,百宏化学瞄准新能源赛道,新材料项目总投资约138亿元,其中碳酸酯产业链以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为原料,用于生产碳酸酯类锂电池电解液溶剂。

  “每生产1吨碳酸酯产品,可消耗0.5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下28棵树。”百宏化学副总经理吕涛算了一笔“生态账”,配套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每年可从烟气中分离回收13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大幅削减了废弃物排放量。而另一个以混合丁烷为原料的新材料绿色智能融合项目,将建设年产15万吨顺酐装置,每吨顺酐可副产7~9吨蒸汽,完全满足项目自身蒸汽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使用约12万吨标准煤。

  另一家“炼气成金”的福建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依托联合炼化副产的二氧化碳,建成年产20万吨工业级、食品级二氧化碳项目,生产出液体二氧化碳、干冰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饮料、冷链物流等领域,年产值约1亿元。

  “我们正推进年产30万吨过氧化氢项目,以氢气为原料,生产食品级和电子级产品,把‘废气’变成‘绿色财富’。”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许进德介绍。

  林德二氧化碳有限公司作为园区石化产业的下游企业,专注于二氧化碳尾气回收。公司年产6万吨液态二氧化碳产品。

  技术赋能 提升竞争力

  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福建省石化产业龙头基地,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赋能技术创新,实现科技“造绿”。

  近年来,园区积极实施“强链延链补链”工程,以产业链高端化延伸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氨氢能源催化、湿电子化学品等9个方向的实验室,并充分利用“两院四中心”、清源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优势,招引了佑达电子化学、立亚化学、宇极新材料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项目,进一步延伸园区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同时,该园区采用“产业规划引导—特色孵化平台服务体系—‘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的创新模式,打造化工新材料专业超级孵化器,为新材料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持。建成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创新中心,共建“电子特气及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打造国内首个电子化学品专项测试平台。

  “作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下一步泉州市泉港区将持续促进企业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绿色产业、新兴产业,增强发展优势。”王学丽说。


相关推荐

儋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能建数科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中化新网讯 8月1日,儋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口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紧抓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机遇,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围绕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

2025-08-11     中国化工报

湛江经开区何以半年新增百亿元固投

在2025投资广东·湛江(上海)石化产业招商推介会上,超过60家企业代表齐聚上海,将目光聚焦南海之滨的招商热土上——湛江经开区。

2025-08-11     中国化工报

衢州智造新城外资招引跑出加速度

​在吸引外资上,衢州智造新城正加快步伐。今年上半年,智造新城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20%。进入三季度,智造新城持续发力,聚焦项目招引、外商服务、平台提能三大关键环节,全力保障外资项目“引进来”“落下去...

2025-08-11     中国化工报

白涛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站投用

近日,重庆涪陵区首个集油、电、气、氢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站——白涛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站投用。该能源站配备7座加油(气)机及8个快速充电车位,将作为园区的“能源驿站”,全力服务产业发展。

2025-08-11     中国化工报

阿拉善高新区深耕审批标准化

今年以来,阿拉善高新区将服务项目建设置于优先位置,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全力攻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难题,为项目建设减负担、省时间、提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5-08-11     中国化工报

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下沉一线解项目建设难题

连日来,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聚焦拟投产项目全周期需求,通过全域协同、部门联动,主动下沉一线,有效化解了项目建设中的梗阻难题,以高效服务打通项目投产“最后一公里”。

2025-08-1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