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2月28日至3月1日,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钛白粉联盟)秘书长毕胜,在江苏南通与全国钛白粉行业全体专家及部分特邀企业家座谈时指出,未来钛白粉行业将面临多种挑战影响,全行业要根据供需状况变化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和减轻内卷现象,推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据介绍,2024年,全国钛白粉行业具有正常生产条件的全流程型企业共有42家,实际产量达到10万吨及以上的钛白粉企业共有15家,比上年减少1家。在可比较的40家钛白粉企业中,产量下降的有10家,其余大多数增加,个别持平。去年,42家全流程型钛白粉企业的综合产量达到476.6万吨,比上年增加60.6万吨,增幅为14.6%。
2024年,全行业476.6万吨钛白粉总产量中,金红石型产品为405万吨,占比为85%;锐钛型为56万吨,占比为12%;非颜料级和其他类型产品为15.6万吨,占比为3%。行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0.8%,与上年相当。
谈到行业的未来与挑战,毕胜指出,首先是行业的产能继续增加。2024年,全行业已投产的综合产能达到590万吨/年,现在已建成待投产、正在建设和待建的项目还至少有10个,涉及140万吨左右产能。另外,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材料行业形势的巨大变化,对这类项目中的钛白粉计划或实施进度也有巨大影响,降温气氛明显,有的骑虎难下,有的取消了项目计划。尽管如此,总还有已上马项目的部分产能能够实现,助推钛白粉总产能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可以预料,未来1~2年,行业有可能再增加140万吨产能,从而将总量提升到730万吨-750万吨左右,将占全球总产能的70%以上。
其次是市场方面。毕胜介绍说,国内年产量必然进一步增加,靠内需大幅拉动钛白粉市场的效果有限。国际市场方面,近年来,中国的钛白粉出口量基本占产量的1/3左右,出口量虽然继续增加,但这并非无限的。即使2024年的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90万吨,这也仅仅占当年产量的40%。随着近两年国际市场形势的变化,贸易壁垒和纠纷不时出现,加剧了海外市场的复杂性,增量不太可能持续大幅增加,钛白粉的未来出口竞争程度加剧也不可避免。如何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钛白粉的未来和出路在何方?这是值得钛白粉全行业深思的巨大问号。
三是产业政策方面,毕胜指出,全行业必须关注新版产业政策的变化。新版产业政策,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已于2024年2月1日开始实行,其中对钛白粉而言,与2005年之后至此前的几个版本相比,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将氯化法工艺钛白粉从鼓励类中剔除。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现有氯化法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并不先进。这也反映在市场价格和终端领域方面,国产氯化法钛白粉还无法与国际上的同类型产品相竞争。几年前争先恐后的几个氯化法项目中,有的已销声匿迹,有的只停留在纸面上。
此外,氯化法除受政策、核心技术影响外,原材料成本也是一种重要因素。因为,相对于硫酸法,氯化法的钛原料更具挑战性。由于未来氯化法扩产项目中,除攀钢以外,全部是沸腾法工艺,在国产钛矿制备沸腾氯化法钛原料还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而国外高品位钛原料资源在呈下降的背景下,氯化法钛原料供求失衡又将是个重要问题。
毕胜强调,未来,提高核心技术的先进性,注重品牌建设,不单是指硫酸法,氯化法同样如此。新一轮产业政策的出台,必将对高耗能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也必将引起钛白粉行业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应对。
应急管理部近日印发《酸碱交替固定床过氧化氢生产工艺改造项目安全风险防控要点(试行)》(以下简称《要点》),全面梳理酸碱交替固定床过氧化氢生产工艺典型事故暴露的问题,聚焦碱性物料等导致过氧化氢分解安全风...
万华化学4月4日公告,4月3日,万华化学烟台产业园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乙烯二期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公告称,该项目以石脑油和乙烷作为原料,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今年1~2月,“两新”政策进一步发力显效,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继续发挥扩消费、稳投资、促转型、惠民生重要作用。
因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立案调查。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4月1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两则公告,将建设准东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并建设煤制天然气配套供煤项目。 公告显示,煤制气项目总投资约为170.34亿元,建设期为3年,第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