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碳达峰基础工作——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思考(二)

  碳达峰是前提、碳中和是目的,实现全面充分的碳中和目标,必须以扎实可靠的碳达峰为基础。能不能在2030年之前圆满地实现碳达峰,决定了下一步实现碳中和的成效及进度。因此,与眼下火热的碳中和研讨以及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的控碳冒进苗头相比,笔者更热切的呼吁:尽快回归到碳达峰的基础工作上来。

  碳达峰往往伴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到来,而当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在继续,中西部地区甚至还在加速。随着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再制造、再工业化,以及国内对虚拟经济过热空转、以制造业立国的重新认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可能会延长,一度被热议和期盼的后工业化时代则可能滞后到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谋划好碳达峰的一局大棋呢?笔者以为,有两条主线尤为关键,一是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工作,二是以技术为支撑深化节能减排工作,加快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结构调整优化在于先把脉弄清楚主要矛盾以及发力方向。目前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在于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碳排放规模大且具有刚性约束;我们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工业体系,以煤电为主的电力行业和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等工业领域,碳排放量也很大。那么,在这其中碳减排的主要矛盾和重点方向在哪儿呢?这很关键。

  交通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减碳的想象空间很大,发力点在于以低排碳的新能源车替代高排碳的燃油车,加快交通的电气化进程。建筑行业也是排碳大户,减碳的发力点在于以绿色材料、绿色工艺为支撑,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模式。

  与交通和建筑行业的渐进式改良相比,能源行业的减碳变革则更为激进,应该在中国碳达峰事业中担当重任。从各行各业碳排放的全周期讲,能源行业处于最基础的地位,能源绿色化决定了中国碳排放的成色和底色。

  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总量约28.3亿吨,依然占主体地位。当年全国煤电消耗煤炭超过20亿吨,而化工行业耗煤不到3亿吨。与煤电将煤炭作为燃料附加值低、碳排放量高不同,煤化工将煤炭作为原料,附加值随着加工深度的递进会有200%~500%不等的增值,而且煤化工通过化学反应将大部分碳元素转移至终端化学品中,与煤电中的碳接近100%排放相比大幅减少了碳的外排。由此不难看出,中国能源行业减碳的主要矛盾在煤炭,在煤电行业。如果不能抓准这个主要矛盾,而是所有涉碳涉煤行业眉毛胡子一把抓,碳达峰的路子就有可能走偏。

  能源领域的碳达峰,要大力推进降煤电、增新能源的结构改革步伐,这个节奏可以更快一点。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去煤电的步伐比较快,美国以天然气发电占主体、德国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占主体的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我国太阳能发电已经顺利迈进平价时代,具备了更大规模、更快进度的推广应用,一定要抓好结构调整的时机窗口。

  习近平主席4月22日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抓住煤电这个主要矛盾,落实涉煤产业的碳达峰工作,已经形成共识。

  对我国广大的制造业和工业门类来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等行业也属于高排碳行业,但它们与煤电又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既不是碳减排的最主要矛盾,也不存在碳减排颠覆性、革命性的可能与空间,其碳达峰的重点还是在于扎实渐进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转型。

  节能减排就好比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纵观我国化学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能够清晰地看到节能减排的巨大成效,以及技术革新在其中的巨大作用。仅以煤化工行业为例,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综合能耗从最初接近3000千克标煤/吨氨,经过持续技改升级,现已降至最低1100千克标煤/吨氨;煤制油吨油耗水已经从最初的逾10吨降至目前6吨以下;DMTO技术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吨烯烃用甲醇已经从最初的3.3吨降至目前的2.9吨以下,潜力依然巨大;煤气化技术日投煤量从数十吨升级到现在超过4000吨,显著降低了煤化工的单耗和综合成本。

  尽管如此,当前我国石化化工等工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节能减排依然有着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技术进步也还有很大的想象余地。目前业内除了极少先锋企业已经跻身国际一流发展水平外,行业整体尤其是传统行业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10~15年的差距,行业企业的资源附加值、能效水平、节能减排等指标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技术创新进步为追赶超越带来了希望。仍以煤化工为例,包信和院士团队研发的煤气化直接制烯烃技术,为破解当前煤化工产业发展瓶颈带来了新希望。该技术的低碳烃类产物选择性高达94%,其中乙烯、丙烯和丁烯等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大于80%,还可以解决煤化工水耗大等问题。另外,陕煤集团主导的煤炭分质利用技术探索,精准分流、物尽其用,也为煤炭原料的最优化、最高值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石化和化工行业并未日薄西山,而是恰风华正茂,未来孕育着无限可能。从这个意义来说,笔者呼吁回归碳达峰基础工作,不是让我们去封禁行业企业的发展,而是要加快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推进落实石化和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高质量发展转型工作。

关键字:碳达峰 碳中和
相关推荐

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团委开展“我为碳中和种棵树”义务植树活动

4月10日,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团委在中心党委、院团委的指导下,组织青年员工赴西固区元茆山开展了“我为碳中和种棵树”义务植树活动。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中心80余名青年志愿者和热心员工响应号召,积...

2024-04-11     甘肃石油与化工

潍坊港打造国内首个“零碳港口”

  近日,山东港口集团潍坊港承诺性碳中和认证证书授接仪式举行。

2024-04-09     中国化工报

福建印发石化化工碳达峰方案

  为加快推进福建省石化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碳达峰工作,福建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3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印发福建省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重点打造一...

2024-04-09     中国化工报

沪启用绿色低碳供应链服务平台

  4月3日,由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国宝武、宝山区共同举办的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大会在吴淞创新城碳中和产业园开幕。会上,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

2024-04-08     中国化工报

学界共议非粮原料生物能源技术进展

​  日前在京举行的弘扬闵恩泽科学家精神青年学术报告会上,多位青年学者提出,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化学品是迈向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其中非粮原料生物能源更是不二之选。目前,业内已展开广泛研究,并在纤维素、半....

2024-03-29     中国化工报

陕鼓TRT技术入选陕西碳达峰试点

近日,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陕西省第一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项目名单,旨在带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树立一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低碳创新试点示范典型,探索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低碳转型升级路径...

2024-03-26     陕西石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