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1月15~16日,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质量标准化大会在昆明召开。会议指出,在经济恢复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石油和化工行业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加强标准引领,争创知名品牌,不断提高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目前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仍存在不足,部分企业质量标准化意识不强、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短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竞争力、影响力不够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不多;标准化基础性研究投入不足、标准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说。
“今后石油和化工行业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主攻方向,以‘质量兴业’活动为载体,以标准为引领和支撑,进一步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周竹叶指出,行业既要深入宣传“质量第一”的理念,也要努力拓展质量活动的“朋友圈”。要不断推进实施品牌战略,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包括加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区域品牌建设等。同时,行业还要全面加强标准建设工作,切实发挥标准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设置或提高准入门槛,倒逼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进而强化质量基础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国务院原参事张纲认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以强结构、强动力、强基础、强治理为主攻方向,还要着重平衡好保质量底线与拉质量高线的关系。在加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石油和化工行业要着力做好产业内、产业间、产业链的质量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争创更多知名品牌,培育优秀的质量文化。
“高标准能支撑高质量发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魏宏说,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标准化工作要从加强技术创新、赋能绿色转型、提高标准治理效能、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创新标准化工作的模式、方法、程序,更好地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要做好质量工作首先要培养质量意识。”工信部科技司质量处调研员夏厦表示,企业要坚守“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的理念,把质量工作落实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可通过建立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全数据的新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能力;通过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关键过程质量管控能力。
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认为,加快推进标准建设与数字化融合发展,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效的标准数据库和更坚实的标准保障。
11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第3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结果发布会。中国人大新闻奖是全国性奖项,设立于1991年。本届评选中,来自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网络新媒体和人大报...
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在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周中国介绍了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经贸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推动经贸合作走深走实,强调要推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
日前,榆林高新区管委会印发《榆林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修订)》通知,对在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5方面成果突出的园区相关企事业单位...
“安全生产是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安全教育培训是筑牢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化工从业者要真正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就需要企业加快建设实际操作训练基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式安全教育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