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1日举办的2024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上,绿色供应链深度走入公众视野。论坛上,为什么要建设绿色供应链、国内绿色供应链建设现状如何、如何通过绿色供应链协同实现减污降碳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气候变化形势日益紧迫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亚洲开发银行合规委员会前主席、原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唐丁丁致论坛开幕词时表示,今天的话题虽然是供应链,但最重要的目标是气候行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10月发布了《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给出的最新数据是:如果继续执行当前政策,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达到灾难性的3.1℃。即使按照现有的气候进程去做工作的话,预计到本世纪末温升也将在2.6℃~2.8℃。”唐丁丁说,《巴黎协定》气候变化的目标是1.5℃或2℃。如果是1.5℃,意味着平均每年大概有2个月时间会面临干旱和森林火灾;如果是2℃,一年会有4个月面临干旱和森林火灾。如果是3.1℃,那么平均每年有10个月要面临干旱,野火燃烧将增加97%。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温升到了3℃,海平面预计上升7米以上,格陵兰冰川接近完全融化。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戴彦德表示,现在面临的全球温升的速率以及给人类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物种消失远远高于早期的预测。这个现象向我们揭示《巴黎协定》确立的2℃目标以及2℃可能给地球造成的损失被低估了,所以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紧迫。
中国采取世界领先的行动力度
戴彦德说,近几年,中国政府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上采取了世界领先的行动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在汽车领域,上个月电动汽车渗透率超过50%;工业领域也有突破性、前瞻性的技术,无论是钢铁的氢能炼钢,还是无碳甲醇,抑或二氧化碳炼钢都已初具雏形;供给侧的可再生能源,今年上半年已超额完成4年前提出的目标。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的成效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的能源消费总量世界第一,人均能耗却只有美国的一半都不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一半多一点。我们有一个宏伟的发展目标,人均GDP要达到4万美元,而现在才1.27万美元。这样的增长必然带来较大的能源需求。因此,希望工业用能尽快到达平台期。”戴彦德强调,这反映到绿色供应链上,就是每个行业直接节能以后,由末端带动上游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
戴彦德说,今年8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提到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和安全转型,核心是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的绿色转型。未来我们要在绿色供应链、气候行动领域中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研究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副秘书长毛涛指出,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且提出要强化绿色与低碳的融合,可见国家对绿色供应链的重视程度。但现在多是政府行为推动,绿色供应链应是企业自愿开展的环保行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减污降碳才是对政府节能减碳工作很好的补充。在他看来,当前纳入碳市场交易的企业以大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也需要加以关注。最新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数量超5200万户。这些中小企业虽然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少,但相比大企业,他们在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欠缺,对环保的关注也较为不足,需要绿色供应链的建设。
绿色供应链协同减污降碳
毛涛指出,中国在协同减污降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后,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协同治理具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现在政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实现了最广泛的企业覆盖,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功不可没。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把碳减排作为关注的重点,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至少有40家已经提出了供应链碳中和目标。这一目标提出后,会将减排要求向供应链上游持续延伸,进而覆盖到整个供应链,带动链上中小企业减污降碳。
“目前,欧盟‘碳关税’、《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等绿色贸易壁垒频出,中国企业只有关注绿色供应链建设,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才有可能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和安全。”毛涛说。
毛涛表示,在绿色供应链的实践和探索上,生态环境部是先行者,工信部同样做了大量工作。在政府试点方面,工信部开展绿色制造示范,从“十三五”开始,绿色供应链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领域,“十四五”基本延续了“十三五”的制度框架,并结合国际环境保护新趋势,把低碳工作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也都提出了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的相关要求。
但目前也存在一定不足。第一是有针对性的标准比较少。如何实现协同减污降碳,标准化体系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至少要给企业提供可以参照的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没有好与不好,只有对企业来说适不适应,有没有找到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的关键点,并设计好相关管理制度。
第二,减污降碳还缺乏一定的同步性。在减污方面,因为中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已非常严格,企业关注度也很高。在降碳方面,不少国外企业已提出了供应链碳中和目标。就中国企业而言,虽然少数企业开始先行先试,但大多数企业在供应链减碳上的步伐很慢。
第三,信息公开不是特别充分。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也在推动大企业进行信息公开,但中小企业在信息公开上还存在非常大的缺憾。
对此,毛涛建议,一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以及基础数据库建设。如光伏行业,中国的光伏制造能力和市场规模均为世界第一,产品出口到欧盟、韩国等地,但目前面临不少壁垒。比如,欧洲的不少国家都不认可中国认证机构出具的光伏碳足迹报告,这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尽快把重点基础数据库、标准和认证体系等建立起来。
二要进行帮扶引导。政府需要出台更多的鼓励性政策,并通过示范项目进行必要引导。同时,发挥好行业协会、第三方NGO组织等的作用,对重点企业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行帮扶引导。
三要强化信息公开,要通过政策出台,以及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推动,带动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开展更广泛的信息公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山西省政府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部署要求,日前,山西省安委办印发《关于做好元旦春节和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元旦春节和全国全省“两会”...
萤石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矿产资源,随着氟化工产业链的不断深化,我国对萤石资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已成为萤石净进口国。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萤石进口量同比增加约38%,预计全年净进口量约为100万吨,创历史...
12月2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将石化化工行业纳入重点行业。广东省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指出,石化化工行业的重点任务将集中于强化石化产业规划...
日前,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化学法循环再生涤纶短纤联合研发生产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枣庄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