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50万吨/年乙烯“三机”二元制冷机组
中化新网讯 3月15日,由沈鼓集团为裕龙石化设计制造的我国首台套150万吨/年乙烯“三机”在营口基地试运转合格后,通过海运发往用户。该机组是目前国内规模大、技术程度复杂、工艺水平高的国产化超大型乙烯“三机”,是我国百万吨级以上超大型乙烯“三机”及相关配套件核心技术的又一突破。
沈鼓集团副总工程师姜妍表示:“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制造业的脊梁,我们要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据介绍,此次由沈鼓为裕龙石化设计制造的首台套150万吨/年乙烯“三机”,在历经14个月的研发、设计、制造后,于今年2月28日全部试车合格,机组振幅小于15微米,众多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沈鼓成功研制年产100万吨、120万吨、140万吨乙烯“三机”后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标志着沈鼓全球超大规模乙烯核心装备制造能力再次迈上新台阶。
据悉,该机组到达用户现场后,由沈鼓集团安检公司负责后续安装调试,将于2024年投产。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表示:“未来,沈鼓集团将紧跟行业变化,围绕客户核心需求,持续创新,不断升级,助力我国能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套乙烯装置中需要的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三套机组,并称为乙烯“三机”。乙烯“三机”是乙烯装置的心脏设备,百万吨级乙烯“三机”更是技术门槛高、设计制造难度极大。在满足安全、稳定、满负荷、优质、长周期运转的基础上,乙烯“三机”对不同工艺路线条件下运转、变工况操作、抑制压缩机结焦、适应超低温运行以及满足重组分高马赫数运行等问题处理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压缩机出现问题,不仅乙烯装置停产,以乙烯为原料的下游装置也将停产,一天的损失可达千万元。因此,大型乙烯装置用压缩机的设计制造技术需长期的经验积累、反复的总结试验、在应用实践中根据客户需求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才能达到客户要求,真正实现国产化替代。
7月19日,安徽阜阳康泰斯公司投资建设的临泉气化试验装置取得重要进展——核心设备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一次吊装成功。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安装阶段,争取实现8月底具备开车条件的目标。
7月9日,我国首台完全国产化的40兆帕高压大排量离心式注气压缩机,在我国首座深层在役凝析气藏储气库——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牙哈储气库落地,标志着我国在储气库领域首次实现成套设备100%国产化,打破了国外...
7月12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审组现场鉴定评审,中石油管道局建设公司通过压力管道安装许可到期换证鉴定评审,标志着管道局建设公司拥有了GA1级(覆盖GA2级)、GC1级(覆盖GC2级)压力管道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