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由北京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化院)自主研发的茂金属聚丙烯(PP)催化剂SMC-PL01,在中原石化6万吨/年环管聚丙烯装置完成国内首次长周期工业化应用。这标志着中国石化在茂金属聚丙烯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已形成完备国产化的产业化链条和完全商业化能力。
据了解,茂金属聚丙烯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被应用于无纺布、纺丝、注塑和膜材料等领域,是聚丙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催化剂作为茂金属聚丙烯生产的核心,其性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此前,国内相关催化剂的生产主要依赖进口。
北化院长期致力于茂金属催化剂的研发,于2022年成功开发出SMC-PL01催化剂,并依托天津科学试验基地优质的中试资源完成催化剂的中试制备验证。2024年,该催化剂在中石化催化剂(天津)有限公司实现首次工业放大生产,填补了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国产化的空白。
为确保此次工业催化剂成功应用,北化院茂金属催化剂技术团队与中原石化多次沟通优化工艺参数,深入分析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并做好应急预案,并提前奔赴中原石化生产一线做好试车准备,与中原石化生产团队紧密合作,连续奋战7昼夜。实际应用结果显示:生产过程切换平稳,试生产过程中产品指标控制稳定,聚丙烯形态良好。
此次长周期工业化应用成功,为中国石化茂金属聚丙烯树脂的稳定量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坚定了下游客户逐步扩大使用规模的信心,为中国石化聚丙烯产品向高端化、定制化迈进贡献了力量。
“我们开发的精益大检修智慧管理平台已上线运行56天,不仅能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各部门间协同配合,更为装置大检修项目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提供了服务和支撑。”4月25日,锦西石化公司数智技术中心情报管理组组长...
近日,中原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收到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造价分会授权的软件成本度量及造价评估服务机构证书,成为中国石化上游首家具备国家级软件成本评估资质的单位。
近日,中国中化旗下桂林蓝宇航空轮胎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国产大飞机子午线轮胎中国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
4月16日,从延长石油炼化公司所属延安炼油厂技术攻关一线联合二车间传来消息,通过对标学习、精准实施反再—机组—蒸汽系统操作优化,一季度该厂四机组发电410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30%,实现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