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独山子石化公司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联手研发的SSBR3540F牌号高端溶聚丁苯橡胶,在知名轮胎制造企业的应用评价中达到了欧盟轮胎标签法规的双A级标准,燃油效率和湿地抓着力方面表现卓越。
独石化大力发展“双碳三新”,向“绿”向“新”转型升级,致力优质橡胶“中国制造”,助力国产轮胎弯道超车。截至目前,独石化是国内溶聚丁苯橡胶生产门类最全、产能最大的企业。近几年来,溶聚丁苯橡胶产销量及市场份额持续保持国内第一,成功入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3年度化工新材料创新产品,也成为中国石油十大“产品巨人”之一。
增强新材料研发能力
近年来,独石化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开发进度。该公司建立完善专业协同配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机制,健全“揭榜挂帅”“军令状”等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激发创新活力动力。该公司自主设计的官能化引发剂原位制备反应器,顺利产出单端官能化SSBR72612F产品,在国内首次实现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2023年以来,独石化启动“产品巨人”建设,制定专项方案,成功开发出赛车胎面胶SSBR3840TH系列产品、高端透明鞋底料SSBR4630等新品,建成投产2.5万吨/年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间歇生产线,顺利产出双端官能化产品SSBR2055DF1和SSBR2858DF,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开发SSBR2055DF2,在国内高性能橡胶材料领域实现新突破,实现双端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产品的连续稳定生产。
独石化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创新对外合作机制,与华东化销、中财集团共同组建“高性能聚烯烃管材创新联合实验室”,成功开发聚乙烯大口径厚壁管道等关键核心产品,实现国产技术新突破;与彭孝军院士团队联合成立“高性能聚烯烃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研究高端聚烯烃材料。独石化还牵头组建新疆石化产业创新研究院,聚力破解高端产品性能领先“密码”,突破催化剂关键核心技术,成功使用国产催化剂规模化生产系列茂金属聚乙烯。
目前,独石化继续保持茂金属聚烯烃国内同类产品牌号最全、质量最优的生产供应商地位,产销量稳居国内前列。
深化低碳清洁高效利用
独石化把减排作为主要抓手,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升。
2024年年底,独石化热电厂动力站煤电机组改造升级项目完工开机并网,作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丰收。
独石化搭建煤炭数字化管理平台,助力煤炭精细化管理,耗煤量实现逐年下降,同时深入挖掘风光电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加强绿电消纳,逐步推进电力替代。
独石化能源管理点面结合、精细管控,着力推动降耗控费。该公司通过提高加热炉热效率、降低燃料气消耗,回收利用工艺物料低温热、凝结水余热,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电力消耗等,系统实施炼油能效提升项目,改造完成后年节能1.13万吨标油。110万吨/年乙烯装置对标先进,借助信息化工具,建立能源管控体系,注重能耗过程分析,不断降低装置能耗水平,连续12年入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颁发的能效领跑者。
独石化把握能源结构转型的“大势”,稳步推进塔里木丰富的乙烷、液化气和轻烃资源就地转化、优化利用,全力建设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及配套绿色低碳示范工程。该项目发挥风电光电优势,推进绿电替代,电气化率达到23%以上,将于2026年完成项目建设并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日前,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农集团)开发的微通道连续流催化合成吡啶杂环类产品清洁生产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 吡啶及其衍生物是农药生...
截至5月7日,中石化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储量产量齐头并进——原油超产6000吨,2口探井油层钻遇率100%;投产新井4口,日增油285吨。这得益于勘探开采技术的“再加码”。今年胜利油田向海图强,专门...
近日,由中能建绿色建材有限公司、湖北联投自然资源集团、广东磊蒙智能装备集团公司等联合组建的湖北省磷石膏研究院在武汉揭牌成立,标志着该省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与绿色可持续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等成功制备出1立方厘米认证效率为23.8%的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CIGS)叠层太阳电池,该电池在连续工作320小时后,仍能保持90%以上...
4月27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之际,岳光溪院士从教55周年暨“清华校友-岳光溪奖学金”启动仪式举行。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培学,能动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光溪和吕俊复、能动系主任胥蕊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