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繁忙的海湾港务罐区,总能看到一个身影穿梭于管线与设备之间,或是倾听设备声响,或是与班组成员探讨技术细节,他就是企业装车班班长徐后亮。
作为装车班班长,徐后亮深知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在今年罐区初次带货定检工作中,他坚持“脚底沾泥、心中有数”的工作作风,每天扎根现场全程盯控。面对复杂的置换工艺,他带领班组成员反复推演流程,创新优化液氮置换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置换量降低15%,为企业节省成本20万元。检罐施工期间,每月经手的作业票300余张,他都会逐字逐句审核,发现问题立即标注,并在班前会上用案例警示班组成员。“徐班长就像行走的‘安全词典’,任何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是班组成员对他的评价。
“设备会说话,关键要听懂它的语言。”这是徐后亮常挂在嘴边的话。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他练就“望闻问切”的绝活:通过观察设备震动频率、倾听泵体运行声响、触摸管线温度变化,便能精准判断故障根源。
一次LPG装车作业,徐后亮在LPG罐区泵房例行巡检中敏锐捕捉到桶袋泵声音的细微异常,排查出有气阻声音,立即对工艺进行调整,避免一起非计划停机事故。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将中医诊疗思维融入设备管理,班组内对设备建立“一机一档”健康台账,通过数据分析预判设备故障周期,使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40%。
面对LPG装车输料臂快速接头频繁渗漏的行业难题,徐后亮主动牵头组建攻关小组。他带领班组成员将设备拆解研究,连续半月蹲守现场动态记录数据,最终发现密封结构设计缺陷和维修频次。通过引入高分子耐磨材料和优化卡扣咬合角度,使故障率降低30%,密封垫圈使用寿命延长3倍,减少物料的损耗同时降低设备故障率。这项改造更是被同行借鉴推广应用。“创新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藏在每个细节的突破里。”他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
作为班组的“领头雁“,徐后亮始终践行“传帮带“的工匠传承。他将多年积累的“听音辨障““参数速判“等绝活编成口诀,利用工余时间开展“现场微课堂“。针对新员工理论基础强但经验不足的特点,创新“理论+实景+复盘“三维培训模式,培养更多班组技术骨干。
他常说:“一个人的技术再高超,也比不上整个团队的成长。”在他的带领下,装车班连续7年保持“零事故、零投诉”纪录。设备台账上密密麻麻的标注,与难题硬磕到底的决心,徐后亮用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像一盏灯一样,影响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成长!(作者: 刘爱新 摄影:万国鑫)
一年冲刺,决战收官。进入四季度,海湾精化锚定年度生产目标任务,以“时不我待、决战必胜”的奋斗姿态,在生产运行、提质增效、民生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做好“纯度、精度、温度”三方面文章,用实干破局,全力冲刺...
今年碱业发展相关装置停产检修时,为保证企业其他设备及罐区的冷凝水循环降温安全需求,原用于系统降温的630kW循环泵依旧持续运转,日耗电高达15000度。630kW循环泵功率大、耗电高,已远超企业实际....
在举国欢庆,喜迎中秋佳节之际,海湾集团各个生产厂区的“风景”与别处不同。 国庆长假,是海湾集团“大干四季度”的冲锋起点。为冲刺全年目标,海湾人扎根生产一线:控制室里,紧盯屏幕的眼神专注而坚定;....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近期,集团对2024年度“两优一先”进行表彰,其中,有60名共产党员,12名党务工作者,12个基层党组织获得表彰。为展示榜样风采,汲取奋进力量,特推出《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