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驱动石化业实现新型工业化

  中化新网讯 日前,与IMPACTS智·控未来产业共创大会同期举行的“聚势智造,驱动工业未来”分论坛上,专家指出,数字化转型是石化行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途径。

  “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工业领域提升效率、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大量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工业化呈现新特征的关键因素。”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蒋白桦指出,数字化转型是石化行业迈向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途径。当前阶段,石化行业数字化转型重点聚焦在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生产管控等方面,而在新型工业化、数字化转型时代,不仅要继续推动企业内部智能制造建设,也要站在行业产业链视角构建企业内外供应链协同,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他认为,生产模式的转变将带来产业协同颠覆性的变革。

  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索寒生认为,石化行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引擎。他举例说,在华北油气田,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开展基于岩心扫描照片的沉积构造识别,为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可以提升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5至10倍,提升岩性、岩相识别精度10%以上;在研究、勘探、生产和运维各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都能带来极大的提升。

  索寒生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在石化行业的推广应用还存在数据样本量少、技术门槛较高、可复制性较低、复合型人才不足等问题。对此,他提出要基于国产芯片搭建人工智能学习框架,建设算力中心和人工智能平台作为深度学习框架的基础设施,形成一套运营机制,并推广相应行业标准。其中,构建石化新型算力网络和云边端协同平台、实现石化行业场景的整合化、集成化是重点内容。

  “我国智能制造已进入‘深水区’。”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石镇山表示,过去10年中,我国制造业在智能化方面成果颇丰。2021年,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共计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且部分领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比照“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我国智能制造还有极大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他提出“1333”智能制造发展路线图,即明确提升企业效益与能力这一核心发展目标,聚焦优化积累制造知识、改造提升制造载体、完善革新制造手段这三大战役,夯实制造基础数据平台、装备数字化、智能检测装备发展这三大基础,并从中凝练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未来需重点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和产品与服务智能化,最终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石镇山说。

相关推荐

人工智能加速化工产业价值重构

“数实融合的目的在于重构产业的价值。如何通过人工智能(AI)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优化、完成产融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事。这需要基于炼化工厂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以数字工厂设计为源头,充分利用工厂运行数据,将AI...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罗克韦尔《智能制造现状报告》:八成制造商正加速数字化转型

近日,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布第十版年度《智能制造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项全球调研覆盖了来自17个主要制造业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制造商,其中81%的制造商表示,内部与外部压力正加速其数字化转...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我国首个移动储能动力系统投用

近日,从辽宁盘锦传来消息,由济柴动力提供装备和服务支持的国内首个移动储能动力系统,已在长城钻探钻井平台成功应用。该系统日均发电超4000千瓦时,目前已助力2口井顺利完钻。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百吨级半导体光刻胶树脂双产线建成

7月21日,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亿时空)位于浙江上虞的高端光刻胶树脂项目下线。该项目是国内首条百吨级半导体KrF光刻胶树脂高自动化柔性/量产双产线。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首台安全氢基能源储氢设备下线

7月17日,由中氢源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氢源安)研发制造的全国首台安全氢基能源储氢设备调试运行完成,在北京下线揭幕,将于近期交付天津渤海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化学)使用。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我首套3千米级海管应急回收装置投用

7月18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发布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3000米级超深水海管应急回收装置实现首次应用,设备整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5-07-23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