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先行先试为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打样

  中化新网讯 7月21日,长三角化工园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高层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携手长三角三省一市40家化工园区发布了长三角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的倡议。

  长三角不仅是我国经济发达的龙头,也是我国石化产业最为发达和集聚度高的区域,化工园区的布局和发展水平、管理水平都居全国前列。长三角区域布有国务院关于《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七大石化基地中的3个。在刚刚公布的2021年化工园区30强中,长三角化工园区占15席。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石化总产值达2.9万亿元,约占全国石化总产值的26%,充分显示了区域产业的雄厚实力。

2.jpg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致辞中指出,长三角地区的石化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化工园区绿色化水平、本质安全以及管理和智慧化水平都居全国前列,最具有培育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的基础和条件。傅向升希望,“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化工园区应当担负起先行先试、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历史重任,率先成为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区,率先成为探索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区,率先成为石化产业绿色化智慧化的示范区,为早日形成以杭州湾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石化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会上,国家发改委地区司长三角二处处长温晓龙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的相关政策。中国石化联合会园区委秘书长杨挺对长三角化工园区“十四五”高质量情况进行了专题报告。他指出,根据石化联合会园区委所做的全国性调研统计,截至目前,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616家,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认定119家化工园区,占比19.3%。长三角化工园区绿色化智慧化水平居全国前列,目前全国12家绿色园区长三角占7家,15家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长三角占11家。因此,长三角是全国化工产业最优质的集中地,长三角化工园区整体的高质量发展要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实现产业升级优化、绿色低碳优化、智慧园区优化、管理体系优化,要在全国做出示范效应。

  会上,南京市江北新区、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

1.png

  为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化工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打造长三角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国石化联合会园区委还携手长三角三省一市共40家化工园区发布了长三角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的倡议。倡议书指出,区域内化工园区应当:以区域协同为目标,率先形成全国化工园区产业链协同发展示范;以产业提升为核心,率先形成全国化工园区创新能力建设高地;以绿色低碳为引领,率先形成全国化工园区低碳发展示范区;以智慧化建设为手段,率先形成全国化工园区专业化高效化管理示范样板;以打造“长三角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为抓手,率先形成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石化联合会、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石化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主办。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长三角三省一市区40多家化工园区的共1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以下为倡议全文:

关于长三角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的倡议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们正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点上,石油和化学工业肩负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长三角地区石化产业高度集中于化工园区,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创新能力强,已具备培育世界级高质量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的基础。为了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化工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打造长三角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40家长三角重点化工园区共同发出倡议:

  1、以区域协同为目标,率先形成全国化工园区产业链协同发展示范。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专业特色化发展,打造世界级化工产业集群新高地。多举措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根据区域内化工园区发展特点,探索协同布局、互扶互助、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合作新机制,完善化工园区交流机制,探索科技、人才、资金、创新平台、融资平台等的资源互通模式,实现区域内化工园区共同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2、以产业提升为核心,率先形成全国化工园区创新能力建设高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集中力量,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化工园区产业关联度和专业特色集聚度,更加突出创新,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响应化工园区“十四五”规划指南提出的“建成 50个园区科创中心”目标,推进科创中心及平台建设,打造创新示范,引领行业创新能力提高。

  3、以绿色低碳为引领,率先形成全国化工园区低碳发展示范区。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探索园区减碳降碳路径,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制订并完善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相关制度,深入开展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内产业链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推进化工园区践行责任关怀,积极推进“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工作,促进化工园区绿色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4、以智慧化建设为手段,率先形成全国化工园区专业化高效化管理示范样板。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企业发展为主线,以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为理念,利用新一代通信与信息技术,构建动态立体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决策应用为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积极开展智慧化工园区创建工作,为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注入新的内涵。

  5、以打造“长三角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为抓手,率先形成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以各化工园区为依托,响应化工园区“十四五”规划指南提出的“培育 50 项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目标,推进技术先进、适用性强、效益显著的“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批量建设发展质量高、管理水平优、产业协同好、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化工园区”,打造长三角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高地,进军一流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

  今天我们郑重发布倡议,号召长三角化工园区行动起来,贯彻“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管理高效、产业协同、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协同和智慧化循环化协同,在绿色、低碳、高质量方面先行一步。我们坚信通过先行先试、一体化发展,在石化行业向着世界强国迈进的征途中,长三角化工园区一定能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成为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高地!

  2021年7月21日 江苏·南京

签署者(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扬州化学工业园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连云港徐圩新区、江苏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江阴临港化工园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大丰港石化新材料产业园、泰州滨江工业园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新沂市化工产业集聚区、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柘汪临港产业区化工园区、如皋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产业园、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园、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安庆高新化工园区、滁州定远化工园区、淮南经开区化工园区、池州东至化工园区


相关推荐

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二届理事会召开

4月13日,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二届理事会2024年全体会议在龙佰集团举行。各理事会成员单位领导,专家委员会成员及联盟秘书处成员60余人齐聚一堂,探讨交流,共商未来钛白行业发展大计。

2024-04-16     河南石化新闻

2024年我国化肥需求量约5046万吨

中化新网讯4月11日,第十六届钾盐钾肥行业年会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处长田有国在会上作《我国种植业生产形势任务与肥料需求预测分析》报告指出,根据农作物初步种植意向、产量目标、....

2024-04-16     中化新网

国内首个氢能产业投资联盟成立

  4月12日,国内首个氢能产业投资联盟在上海嘉定安亭揭牌成立。联盟成员包括红杉中国、国绿投资、恒旭资本等几十家头部金融机构、氢能企业等。

2024-04-16     中国化工报

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 助力磷化工绿色可持续发展——《磷石膏综合利用行动方案》解读

近日,工信部等部门印发《磷石膏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磷石膏产生和利用的各环节入手,系统性地提出了下一步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的工作部署,内容全面,详实具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024-04-16     中国化工报

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揭牌

​4月12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上,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正式揭牌。

2024-04-16     中国化工报

业界积极探索磷石膏利用新途径

  我国每年磷石膏的产生量大概在8000万吨,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影响环境以及土壤生态。如何实现磷石膏的“吃干榨净”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记者注意到,《方案》提出2026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要达到65...

2024-04-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