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中央在全国年度经济发展规划方面首次指出要加快氢能产业的发展。
在石化行业,氢能,尤其是绿氢与化工的耦合发展,已成为全国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升级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今年两会期间,来自能源化工相关行业的代表委员们聚焦绿氢,热议不断。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认为,绿氢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方向,技术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发达国家出台鼓励政策,支持本地区产业发展。他尤其谈到,中国需加强政策支持发展,抢占高地,促进绿氢及绿氢化工(绿色甲醇、绿氨等)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字霞认为,中国的化学工业降碳应首先理清产碳排碳要点,从实际出发,结合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从最可行的重点环节入手,形成最佳可行的碳减排路径。
她建议,要把生产过程节能降碳摆在首位(包括传统工艺改造提升节能降碳、引入绿电等),其次是源头降碳(引入绿氢等),最后是二氧化碳末端治理和再利用。绿电作为动力引入化工过程,降低或取消燃煤锅炉,节能降污降碳作用明显,应优先于绿氢使用。
此外,发展绿氢化工是化学工业源头降碳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将绿氢用作化工原料、用于化工生产过程,直接减少CO₂的产生,其降碳功效将得到充分发挥,优于绿氢用于“末端治理”已产生的CO₂。
“目前,国家和地方在政策具体执行方面仍需突破瓶颈,如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就近制氢及制绿氨、绿色甲醇等绿色氢能衍生物,推动氢能作为能源管理,允许土地性质为非商业用地的加氢站对外经营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建议,以市场应用为牵引,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国家相关部门应立足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条件,统筹推动制定绿氢技术国家标准,明确并网制氢绿电认证方式和电价定价依据,并结合我国绿电转化产品市场规模在标准中覆盖绿氢制品碳排放要求,培育我国绿氢产品市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城建大学副校长王中良提出,要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不断提升氢能利用经济性,拓展清洁低碳氢能在化工行业替代的应用空间。扩大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规模。
绿氢与煤化工耦合发展,是煤化工行业实现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国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提出:煤化工行业推动绿氢与煤化工项目耦合;合成氨行业优化原料结构,增加绿氢原料比例。2022年国家《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提出: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
今年两会期间,石化行业代表委员也围绕“绿氢+煤化工”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指出,煤化工合成化学品过程中普遍存在“碳多氢少”、碳氢比不匹配的问题,导致碳排放量较大。要减少碳排放,需要向反应体系中补充氢元素。除氢气外,天然气为常见易得的富氢原料。不过,目前绿氢制备成本较高,供应有限,主要依靠风电、光伏制取,产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有较强的地域限制。同时,我国天然气整体资源不足,优先作为城市燃气、工业燃料使用,政策上限制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
对此,郑月明建议,一方面,支持煤化工产业与绿氢耦合发展,支持绿氢技术开发和项目建设,降低绿氢成本,提高供给能力;另一方面,支持煤化工产业与天然气耦合发展,提升煤化工产业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在国家规划的煤化工聚集区,支持煤化工企业根据所在区域能源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减碳方式。在天然气供应较充足的非煤化工聚集区,支持现有煤化工企业在不增加煤炭用量的前提下,采用与天然气耦合技术,实施技术改造,降低碳排放。
徐字霞在谈及绿氢助力化工低碳发展的问题时,也点明了煤化工与绿氢耦合发展的重要性。
徐字霞介绍说,氢气是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物料,绿氢(绿电电解水制氢)引入化工生产过程,既可实现源头降碳,也可用于过程降碳,还可用于末端治碳,但用在不同环节,其功效作用有所不同。目前绿氢化工已在国家层面引起高度重视。2022年3月18日,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目前绿氢化工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上开始尝试应用。
具体到煤化工如何与绿氢进行结合,徐字霞建指出,绿氢适用于煤制化学品,强化引氢固碳。如果用于煤制燃料(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品最终燃烧、仍将形成CO₂排放,能源利用方式并不合理,应考察是否有利于偏远地区绿氢外输。同时,徐字霞还强调,绿氢化工不宜用力过猛、要求过严,例如不宜要求西北的新建煤化工项目都进行绿氢示范,不要形成“政策压力”,不要使煤化工行业降碳陷入“抢跑”误区。
中国民航轮胎制造业迎来历史性突破,中国中化旗下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我国首条民航轮胎生产线,并已正式投产。中国中化集团发布消息,11月23日,中国中化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创新成果发布暨产业....
11月22日,2024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峰会暨中国化工报战略合作伙伴第二十次年会举办前夕,作为大会前置分论坛,健康文化·美丽化工人责任关怀论坛在南京召开。
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提升化工上市企业竞争力?在11月22日于南京举办的石油和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投融资大会暨2024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峰会分会给出的答案是:投融资“双融...
11月21日下午,石化联合会党委召开2024年度第1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
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开展以来,石化行业已产生单项冠军企业219家,位列各行业第三。这是记者从11月19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的第二届石油化工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发展论坛暨单项冠军企业经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