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制造业新规影响几何?

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修订后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下称《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下称《管理办法》)。本次修订将对行业产生何等影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指出,本次修订在技术指标、生产能耗等方面与时俱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将通过支持先进产能发展、限制低水平产能扩张,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引导行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光伏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市场主导、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迭代加速推进、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展,已成为我国少有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江华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目前,行业已进入了新一轮震荡周期,正处于深度调整阶段,面临着无序竞争加剧、市场波动调整、技术迭代提速等问题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规范条件》迎来了第4次修订。江华介绍说,自2013年发布以来,《规范条件》先后于2015年、2018年、2021年适时进行修订,通过政策引导并在技术指标、产能利用、生产能耗等方面提出要求,促进光伏产业升级发展。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公告十二批共329家、撤销七批共120家光伏行业规范企业名单,名单涵盖光伏制造业主要环节60%以上骨干企业,并被应用单位、电站企业、金融机构及有关方面等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本次修订后的《规范条件》《管理办法》顺应了行业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最新情况,重点内容为‘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江华表示,一方面,《规范条件》通过支持先进产能、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行业实现深度调整;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质量管理等举措,优化光伏制造行业的产业发展环境,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新规支持先进产能发展

在支持先进产能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方面,《规范条件》提高了行业新建项目的最低资金比例和部分技术指标要求。江华指出,先进产能主要从转化效率等产品性能指标进行界定。

据悉,《规范条件》基于N型单晶电池和组件逐渐成为技术发展主流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行业先进水平以及政策发布实施后行业可以达到的指标水平,增加了对于N型电池、组件等产品相关要求。例如,将现有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不低于22.5%、19.6%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2%、21.2%,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5%、22.3%。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

江华表示,当前业内主流N型TOPCon平均效率为25%,此次修订规定新建N型电池效率不低于26%,大幅提高新建电池项目门槛,可有效遏制产能重复建设。“该指标值符合行业实际,其取值方法对引导N型单晶电池、组件效率科学准确标定、促进行业长期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说。

同时,《规范条件》提高了硅片、电池、组件等全产业链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将“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修改为“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江华指出,这将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

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

江华强调,本次修订中新增了知识产权方面的要求,对于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避免资本无序扩张、提升产品质量、稳定产品价格的有效途径。之前业内产能扩张过快,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就是一个重要成因。”江华说。

本次修订的《规范条件》新增了企业应具有应用于主营业务并实现产业化的核心专利,研发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且近三年未出现被专利执法机构裁定的侵权行为的要求,并鼓励企业按照《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完善相关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规范条件》也加强了对于产品的质量管理,将工艺及材料质保期由10年提升至12年,增加可靠性试验要求。

“本次修订的《规范条件》及《管理办法》将会引导行业实现规范化发展。”江华说,“该政策文件出台后,将通过与能源、商务、金融等方面政策的联动性,使已进入《规范条件》目录的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引导企业向政策支持鼓励的方向发展。”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规范条件》发布后,工信部将组织开展宣贯解读工作,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组织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做好规范条件的实施和跟踪监督工作,加强多部门协同,定期公告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江华指出,加强动态管理,“有进有出”是充分发挥政策实施效果、提升政策实施水平的必要举措。《管理办法》中提到将加大对于名录内企业的动态调整,特别是要加强产品的质量抽查工作,为此,光伏制造行业企业应积极保障产品质量,从而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上市化企PFAS环境信息披露较少

近日,环保组织上海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简称“上海青悦”)利用ESG数据AI提取平台对2024年深交所、上交所、港交所、北交所的所有上市公司发布的2023年年报和ESG报告等公开信息进行抓取...

2025-01-17     中国化工报

2024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第16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4):“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称“2024年...

2025-01-17     中国化工报

绿色低碳标准化培训会举行

近日,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绿色低碳标准化与数智化培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2025-01-17     中国化工报

金陵石化碱渣装置碱回收率创新高

“现场采样分析再生碱浓度14.24%,正常。”近日,金陵石化碱渣再生装置现场,技术员季敖文正在对样品进行比色分析,为后续优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保障碱渣高效回收。

2025-01-17     中国化工报

广东推动绿色循环项目发展

近日,广东省公布2025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计划(简称“项目计划”)。此次专项资金分配覆盖全省多个地市,涉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粤港清洁生产伙伴项目奖励、推动...

2025-01-10     中国化工报

上游绿氢成本高、下游应用技术不成熟—— 多维协同,解绿氨发展之困

当前,合成氨行业正迎来绿色转型契机。在日前举办的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发展绿氨已成为大势所趋。但由于上游绿氢成本高、下游应用技术不成熟,绿氨产业链发展面临瓶颈,建议多维协同推动绿氨产...

2025-01-10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