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莱恩:强化在华内生性增长

  面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情况,化工企业应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5月28日,《中国化工报》调研组走进科莱恩,与公司高管进行沟通交流。科莱恩催化剂业务单元丙烯业务部全球副总裁王建基表示,对于像科莱恩这样的跨国化企,只有更好地实现在华内生性增长,才能提高整体竞争力,巩固在关键增长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

  坚持三大战略 实现创新发展

  王建基指出,科莱恩在中国已经发展多年,取得骄人业绩,但要真正体现作为中国市场“局内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实现内生性增长,增强企业竞争力,还需从三个战略层面发力,即进一步关注改善客户体验、扩大足迹和创新驱动。

  科莱恩的目标是将客户需求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产品,这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并与关注改善客户体验密切相关。科莱恩中国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全球研发网络和技术平台,构建本土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高效、全方位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他表示,开发差异化和定制化的高性能可持续解决方案,是更好贴近客户,满足他们需求的重要途径。

  在追求战略增长方面,科莱恩对有机增长和无机增长均持开放态度。公司近期完成收购加拿大的高价值活性和功能性化妆品公司Lucas Meyer Cosmetics,体现了科莱恩进军创新成分和天然解决方案的战略。同时,科莱恩利用创新与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企业生产与运营效率。他们正利用高通量实验和筛选来加速开发过程,确保在当下市场变幻莫测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抓住机遇,保持领先地位。科莱恩的全数字化服务系统Clarity作为一款人工智能驱动的催化剂生产优化程序,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为客户提供直观的端到端加密数据共享,并与科莱恩催化剂专家开展在线交流,便于沟通协作及解决问题。

  投资扩大足迹 强化本土化战略

  对于扩大足迹的战略,王建基表示,在中国市场,扩大足迹就是加强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科莱恩集团高层早在2013年就认为,科莱恩的未来取决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并为此定制了中国战略,逐步改变着自身在中国的运营模式。早期,科莱恩的运营模式是在欧洲生产,将产品销往中国。后来由于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科莱恩调整战略,将发展中国业务置于核心地位。

  通过本土化战略,科莱恩希望做到“在中国,为中国”,并通过在中国生产服务全亚洲。目前,科莱恩在中国生产的产品70%供应本土市场,30%出口,主要面向东南亚市场。

  王建基表示:“尽管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依然存在,但科莱恩对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仍抱有非常高的期待。中国在电动汽车、5G通信这些全球快速增长的领域里扮演着领先者角色,而这些行业的持续发展必将给科莱恩的众多业务领域带来增长机会。”

  科莱恩在华业务增长强劲,2023年中国市场的收入占其全球总收入的11%,科莱恩的中期增长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4%。在过去的三到四年,科莱恩在中国的投资超过3亿瑞士法郎,主要集中在上海周边和广东大亚湾。通过这些本土化生产设施的建设和与本土客户的密切合作,科莱恩的本土制造比例有望从2022年的35%提升到2025年的50%。

  王建基强调:“既然将中国作为发展核心,那么在中国本土的投资和扩张是必然的。”近几年,科莱恩连续在中国建立了许多新工厂和合资企业,扩产增能。这包括在镇江新增两座添加剂生产设施,为塑料、涂料和油墨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与北京天罡助剂合作在河北沧州建立合资企业,致力于高端聚合物添加剂生产;科莱恩催化剂业务迄今为止数字化程度最高生产基地——嘉兴Catofin催化剂工厂和位于广东大亚湾的高性能无卤阻燃剂工厂也于2023年正式投产。

  践诺可持续发展 贡献“双碳”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科莱恩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就在业内享有盛誉。如果说早年的可持续发展更为注重生产运营、淘汰不环保的产品和成分,而如今的科莱恩则更注重通过科学方法,设定环保目标并且融入每个企业的运营和每个人的生活。

  王建基表示,目前,实施塑料化学循环、推动塑料循环经济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专注、可持续、创新的特种化学品公司,科莱恩将通过添加剂解决方案和产品组合助力塑料行业在未来创造新的价值和发展潜力,并以创新的技术为中国的塑料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科莱恩的创新催化剂在助力客户实现更为显著的碳减排中取得了非凡成就。数据显示,2023年来自钢铁制造、硝酸生产以及新能源转型项目等众多行业的科莱恩催化剂客户,共实现了相当于4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减排,这一数值较2022年提升了500万吨,彰显了科莱恩在气候保护领域的承诺。

  科莱恩认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与中国政府通过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不谋而合。科莱恩积极支持中国政府所承诺并正在践行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在执行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为中国实现双碳承诺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推荐

两大石油巨头联手,拟建世界最大低碳氢工厂

9月4日,两大石油巨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和埃克森美孚签署协议。根据该协议,ADNOC将收购埃克森美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贝敦拟建低碳氢和氨生产项目的35%股权。据悉,该项目预计将成为世界....

2024-09-05     中化新网

中非能源合作为非洲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化石燃料仍是非洲主要发电来源。近年来,非洲国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努力推动能源转型。  专家认为,中国在非洲能源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中方通过技术转让、项目合作和金融支持,助力....

2024-09-03     新华网   

印尼国油 现代汽车开展氢能业务合作

近日,印尼国家石油公司表示,该公司战略、投资组合和新业务发展负责人萨尔亚迪已与韩国现代汽车代表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2024-09-02     中国化工报

萨达拉化学暂停向俄供应MDI

月26日,萨达拉化学宣布,由于制裁问题,已暂停向俄罗斯供应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至此,俄罗斯MDI的直接进口已被切断。

2024-09-02     中国化工报

印度GAIL 美国PSI合建生物乙烯项目

近日,印度国有石化及天然气公司(GAIL)与美国PetronScientech股份有限公司(PSI)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合作在印度建设50万吨/年生物乙烯项目。

2024-09-02     中国化工报

挪威呼吁油气企业扩大投资

近日,挪威海洋管理局在一份资源报告中呼吁,挪威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应扩大勘探和生产投资,以遏制未来几年预期产量下降的速度。

2024-09-02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