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获悉,2022年渤海油田工程建设再提速,全年新建导管架、组块及生活楼单体合计59座,完成包括渤中-垦利岸电项目等35座导管架和组块海上安装,工程建设工作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进一步巩固渤海油田全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地位,推动渤海油田跻身中国第二大油气田。
据悉,2022年渤海油田新建项目累计完成钢材加工量约20万结构吨,超过4个鸟巢国家体育馆钢结构总重;全年铺设海管、海缆418公里,可以绕北京五环4圈多。
在陆地建造阶段,渤中29-6、垦利6-1、渤中19-6等项目全面依托数字化、一体化、标准化建造技术,持续提升建造效率效能。作为我国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渤中29-6项目依托我国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创新应用数字化智造管控系统、平面分段生产线、智能仓储等软硬件智能制造技术,打通图料优化匹配、工单精准派发、线上叫料及报检等关键智能制造流程,有效落实了“准时生产”与“资源平滑”等精益管理理念。项目型钢切割下料工效提升23%,甲板片装焊工效提升14%,结构预制人力配置降低20%,预制周期缩短15%,甲板片构件一体化率最高达98%。
渤海油田2022年在建的最大原油增产项目垦利6-1项目建造过程中,项目团队强化质量安全管控,紧盯施工进度主线,创新实施双层片预制总装工艺,推行一体化建造工艺,提高甲板片预制和总装效率;创新采用生活楼分段建造模式,减少五分之三的吊装工作量,最终仅用11个月就完成包含生活楼在内的组块陆地建造。
海上安装阶段,面对史无前例的冬季作业高峰期,渤海项目投入各类工程船舶70余艘,以“蓝鲸”“蓝疆”“海洋石油202”等主作业船为核心,组建12条主作业船队,成立海上流动指挥部,开展“百日大会战”。编制多套资源安排方案,结合施工进展和天气动态,及时灵活调整施工安排和资源计划,跟踪预警资源风险,统筹协调海陆资源,全面调度海上作业船队,实现各项目快速转场、无缝衔接。
紧盯作业方案对风险识别的全面性,风险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可执行性,落实好“管方案,管执行”的安全管理理念,确保高风险作业安全平稳。垦利6-1油田中心处理平台安装过程中,面对浮托组块重量和尺寸大、目标海域位海底管线错综复杂等挑战,项目团队应用数字化工具进行三维建模和计算分析,精准设计浮托技术方案,自主开发多浮筒悬链线计算软件,对系泊布置进行反复优化,通过多拖轮联动控船,实现上部组块一次精准就位,创造了受限空间和复杂海底环境下大型海洋油气平台浮托施工的新纪录。
2023年,渤海油田计划新建导管架31座、组块38座,生活楼9座,工程建设工作量将持续保持高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渤海油田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增储上产目标,以“新年开新局、起步即冲刺”的劲头,全力推进新建项目按期完工,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曲照贵)
近日,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在山东青岛正式启用。该项目通过“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协同运行,构建园区级虚拟电厂,具备资源聚合、调度响应与辅助交易等多重功能,可实现100%绿能替代。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改能源〔2025〕1144号,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
9月8日,成渝高速氢走廊暨氢能产业“四企”(国企、央企、民企、外企)联动推进大会在重庆举行。会议发布了成渝高速氢走廊全产业链推进情况和40项市属国企氢产业合作机会清单,成立了“四企”联动氢能产业联盟。
9月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先进制造标准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十四五”以来,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我国发布相关国家标准4000余项,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
近日,由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80)提出并归口,鹏力塑造、北京工商大学等60余家单位共同起草的国家标准GB/T46256-2025《生物基材料与制品生物基含量及溯源标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