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我国南海北部湾海风轻拂,装载着约2.5万吨原油的“天鹰座”轮船缓缓驶离位于雷州半岛的乌石陆地终端原油外输单点水域,标志着该项目首次原油外输作业圆满完成。据悉,该项目采用“六站合一”集成设计,开启油田高效建设新模式。
乌石陆地终端项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管道设计院)与大港油建公司联合EPC总承包,是其承揽的首个油田陆上终端项目,也是进入中海油南海油田市场的标志性工程。工程位于我国雷州半岛的乌石临港工业园区,作为中海油乌石油田群开发陆上项目的核心,新建一座占地320余亩的综合性终端处理厂。通过乌石陆地终端,产自乌石23-5油田的海底油气资源经过多种工序进行油气水净化分离,最终华丽“变身”为原油、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多种产品,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供给。
“工程设计极为复杂。”谈起这项雷州半岛能源供给的新基地,EPC项目副经理、设计经理林宝辉说道。从图纸上看,该工程分生产区、储罐区、装车区、火炬区、水处理区、辅助生产区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拥有规模不等的建筑单体和设备设施,进站预分离、原油脱水、天然气处理、生产水处理、消防及给排水、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工艺流程复杂,设计建设难度大。
项目建设高峰期,管道设计院投入上百名设计人员,出版数千份设计图纸,实现了乌石陆地终端“六站合一”的集成设计与建设,确保了海底油气“一站式”、多产品线高效处理。
“六站,即为原油处理站、液化天然气站、液化石油气站、生产水站、变电站、5G基站。”林宝辉介绍。“采用‘六站合一’的集成设计,不仅能够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建设成本,而且便于优化处理工艺和资源配置,实现海底油气的绿色低碳和高效处理。这也是我国首个“多站合一”的油气田陆地处理终端。”
据设计副经理党红星介绍,从海底开采出的是油气水混合物,通常情况下,开采出的油气水经过分离和净化处理后,生产原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三种产品,生产水达标处理后回注。“六站合一”的乌石终端项目采用全方位绿色设计,全流程密闭处理,生产水经过连续四级水处理工艺,达到可以养鱼的标准后,全部输送至海上平台回注地层,实现水的“绿色闭环”。伴生气经过天然气处理装置处理后,有效转化为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两种产品,实现全流程深度有效利用。
除了绿色低碳设计,设计项目组多措并举,创新工艺方法,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可靠性。他们在天然气处理的环节,结合产品收率和装置能耗,综合考虑天然气液化装置规模、原料组分、轻烃回收对液化工艺的影响,提出了液化和轻烃回收一体化处理方案,优化了工艺过程,大幅节省了设备投资,同时实现装置内丙烷收率达到95%,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效益;他们采用三塔分子筛方式,通过节流降压的干燥和再生工艺,减少了再生气压缩机的设置,同时对脱水单元进行优化合并,有效降低了项目投资;他们还通过对装置内加热系统的整合优化,将高温位系统的电加热器,改为更加节能的双温位导热油系统,实现节能降耗。
乌石陆地终端工艺复杂,而建设周期仅有一年多。高峰期,上千名建设者聚集现场,各工艺区大型设备达数十种类型,可谓星罗棋布。管道设计院积极推进各专业协作互通,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凝聚力,针对项目重难点,采取外聘行业专家、公司专家技术把关,科室审查,多方协同办公等措施,保证项目进度,同时大力推进设计采办施工深入融合,发挥“1+1>2”效益,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一系列有效措施下,设计价值充分显现,保证了乌石陆地终端顺利投产,为我国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再添坚实助力。(通讯员 周凤珊 付世雄 中国化工报 赵晨光)
连日来,中原油田卫11储气库日采气量由采气初期的300万立方米提升至450万立方米。“采气量的提升,标志着中原储气库群逐步进入本轮采气高峰期。
近日,中石化股份公司召开2024年度原油产能核定、可采储量标定及未动用储量评价对接会,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代表江汉油田就2024年新建产能、新增经济可采储量、老区产能核减、可采储量核定及未动用储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