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光德镇政府向石油工程建设中原建工公司颁发“绿美光德 感恩有您”助力“百千万”工程的荣誉证书。
光德镇副镇长陈崇茂在实地考察后,对长达17千米的管道沿线生态复绿成效赞不绝口:“这里的自然地貌恢复得如此完美,让人难以察觉曾有施工的痕迹。”
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是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穿越食饭溪、合溪、沐教溪等6条河流,经过韩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区。该公司以守护绿水青山为己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及环境生态保护各项举措,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打造了生态复绿施工的典范。
精准绘制生态保护“红线图”
在项目施工初期,该公司项目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的视野,深入光德镇施工段的每一寸土地,展开了一场全面而细致的“绿色探索”。
“我们不仅徒步踏勘,还运用无人机航拍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光德镇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扫描与分析。”项目经理吴卓说。
在这一过程中,项目部尤为关注植被分布与生态敏感区的识别,通过大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精准绘制出生态保护的“红线图”。
“我们深知,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在复绿方案的制定上秉持‘最小干预、最大保护’原则,不断推敲、优化线路布局。”吴卓说。
经过无数次的实地调研、数据比对与方案优化,他们最终选定了一条既符合经济效益,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环境扰动的最佳施工线路。确保了从项目启动之初,就踏上了“无痕施工”的绿色环保道路。
借信息技术推动绿色“无痕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该项目部采用低影响开发(LID)理念,通过临时道路硬化、植被覆盖、水土流失防治等措施,有效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
“我们引入了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施工区域的空气质量、水质及噪音水平,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环保标准。”项目HSE管理负责人马继斌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精度与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部还运用了高精度无人机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精准模拟与优化,有效避免了因设计变更或施工误差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二次施工。BIM技术还助力了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让管理人员能够清晰掌握工程进度与资源调配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推动了施工过程的绿色化、智能化。
双重方式让复绿效果最佳化
该项目部在管道铺设完成后,立即启动生态复绿工作。他们邀请大埔县林业局专家代晨曦现场指导,进行详尽的土壤分析与植被布局规划。
为确保复绿工作的高质量推进,项目部特别设立长达3.5千米的山区作业带试验段,花费1个多月的时间选出了8种草籽、灌木籽进行播种。
“在复绿实施过程中,我们融合了人工精耕细作与自然生态演替的双重方式,使复绿效果达到最佳化。”代晨曦说。
一方面,他们通过精细化的种植技术,确保每一株幼苗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另一方面,则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让自然之力在人工辅助下更快地恢复原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施工区域悄然蜕变,曾经的痕迹被茂密的林木与繁盛的草丛覆盖,一派生机勃勃、绿意融融的景象映入眼帘,林草覆盖率达到了94%。
进入3月中旬,吉林地区大风天气明显增多,火灾隐患随之增大。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吉林石化队启动专项检查机制,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深入驻地化工园区核心生产区域,开展春季防火专项检查,从源头上拧紧安全阀。
“系好安全绳,开始工作。”在河南晋开集团延化化工有限公司尿素检修现场,维修车间安全员与尿素车间监督员向构架上的作业员提醒道。
为深入贯彻“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的人才强国战略,河南煤气化公司始终把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近日,该公司利用技术技能竞赛数智化平台,组织开展了开祥BDO精馏操作技术比武活动,为生产一线...
近日,应急管理部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督促指导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严格精准规范执法,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针对《通...
3月4日至7日,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工作组奔赴全省多地,对危险工艺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提升工作组织省级验收,开展专家抽查,旨在有效提升合成氨、胺基化等危险工艺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水平。
今年以来,蜀南气矿相关职能部门和5个采气作业区借助召开月度专题工作会议之机,组织所有管道保护工对标学习管理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做到自检自查,举一反三,以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识别和评价、管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