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我国海上巨厚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发项目涠洲5-3油田投产。
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其作为非常规油气藏研究的大类之一,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与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涠洲5-3油田是海上潜山裂缝型碳酸岩油藏,因其岩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具有地质模式存在多解性、储量评价难度较大等挑战。
项目团队通过梳理构造—沉积—成岩—热演化史脉络,夯实探井分析化验成果,多专业结合裂缝成因机理及发育规律,建立碳酸盐岩古潜山地质模式;在研究方法上接连攻克碳酸盐岩多尺度缝洞雕刻、高精度地震成像与流体识别等技术,实现裂缝分布的有效识别与预测。
涠洲5-3油田开发项目位于北部湾盆地。该项目对自安装井口平台“海洋石油165”进行适应性升级改造,通过增设具有油气处理等功能的设施,有效满足10口井作业需求。此外,项目新建一条24公里的海底混输管道以及5.5公里的海底电缆,并对涠洲3座已建平台进行改造。
据悉,涠洲5-3油田开发项目共计划投产开发井10口,包括7口生产井、2口注水井和1口注气井,预计2026年实现日产约10000桶油当量的高峰产量。
近日,“大霸・醇氢动力壹号”船舶在桂林漓江顺利完成试航任务,这是全球首艘采用“生物乙醇重整在线制氢技术”的船舶。这一突破标志着非粮生物质能源技术转化应用取得重大成果,也为船舶工业迈向绿色低碳提供了新路...
截至6月底,甘肃电网新型储能装机突破600万千瓦,达到606.93万千瓦/1403.3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5.64%,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五。
近日,由我国提出的《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提案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该提案由中国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专家牵头,是全球首个应用于电力储能领域的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
7月15日,在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上,由中国石油集团科技管理部牵头、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指导、石油工业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分子炼油技术丛书”(简称“丛书”)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