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9月14日,中国石化宣布:将大力推动我国地热能发展,公司地热供暖能力将于今年底前迎来重大进展,预计突破1亿平方米,服务区域将增至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余座城市,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中国石化雄安人才家园地热站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六分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发展地热产业不仅对于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培育新兴产业、带动相关装备制造国产化和工程技术业务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地热直接利用居世界首位。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已占全球38%,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我国地热能供热制冷面积近5年年均增长约23%、达13.9亿平方米,地热已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中国石化创新形成地热能开发利用六大核心技术体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技术。中国石化将地热科技研发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暖CDM方法学,创新形成集地热勘探技术、钻井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技术于一体的六大核心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中国石化拥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技术专利130余项。
图为中国石化首口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
中国石化领跑全国中深层地热开发。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在河北雄县成功打造了我国第一个地热供暖“无烟城”,在雄安新区的供暖能力已经超过1000万平方米,支持雄安新区打造全球地热利用样板,于2022年3月在雄安新区发行首单绿色“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3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加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地热相关领域技术研发。目前,中国石化地热业务已辐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地热供暖能力超百万平方米的城市已达22座。近日,中国石化部署在海口的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一井已顺利开钻,有望实现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探开发的新突破。
4月19日,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东营河口化工产业园、文登化工产业园、沂源化工产业园、嘉祥化工产业园和寿光侯镇化工产业园5家化工园区扩区。 东营河口化工产业园扩区后面积为13.1023平方公里,共...
4月23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在广西钦州召开的2025年中国甲醇产业大会上指出,今年的甲醇行业重点工作主要有严格控制甲醇产能规模,加快推进甲醇行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积极推进甲醇行...
据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网站消息,4月15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大有裕霖集团有限公司就年产30万吨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签约。 据了解,北京大有裕霖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
作为钛及钛合金下游应用最大的传统领域,化工行业用钛量首次出现萎缩,业内专家建议加强产业协同和推广应用,开拓应用新领域,提高中国钛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4月22日,中国化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中化学天辰泉州60万吨环氧丙烷项目已经完成建设,已经具备开车条件,目前尚未开工生产,初步计划将于5月份开车试运行。资料显示,中化学天辰泉州60万吨/年环氧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