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中国化工报·能源与材料周刊》创刊,我谨以一名化工科技工作者的名义,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殷切的期盼!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结构的深刻转型与材料技术的颠覆性革新相互交织、澎湃激荡,共同塑造着全球产业竞争的新格局。《能源与材料周刊》的诞生,恰逢我国能源与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所覆盖的领域——从支撑国计民生的传统化石能源(油、煤、气)到引领未来的新能源,从保障产业链安全的炼化、煤化工基础到推动产业升级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高地——正是构成现代工业体系的核心支柱。这些领域的协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更深度融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中国化工报》创设此刊,可谓应势而为、恰逢其时。我对此深表赞赏,并寄予期望——
紧跟前沿,全景洞察。追踪报道各细分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重大工程成就与前沿趋势,为行业绘制清晰的发展导航图。
聚焦协同,促进融合。着力展现能源、材料与化工子领域间的深度协同创新,揭示技术耦合的巨大潜能。
服务产业,推动转化。关注技术产业化进程,解读政策市场,助力创新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厚植文化,涵养生态。积极倡导企业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及思想建设等“软实力”提升,弘扬科学家精神、工程师文化与企业家情怀。
强化科普,沟通公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能源与材料知识,展示其如何赋能人类生活,打破认知壁垒,消除“谈化色变”。
启迪思想,引领未来。传播先进理念,引导行业理性前瞻思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衷心希望《能源与材料周刊》展现思想的引领性、内容的权威性、视野的全球性、服务的务实性,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凝聚行业共识、连接科技创新、促进公众理解的重要纽带,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篇章!
7月24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5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专家在会上指出,光伏行业正面临内外双重考验,需要以技术进步对冲成本压力,同时强化行业自律,遏制恶性竞...
7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6月光伏新增装机为14.36吉瓦,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85%。这也是今年来新增光伏装机量首个同比下跌的单月。
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上半年,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7月20日,从中国石油传来消息,我国西南最大天然气生产企业——西南油气田公司上半年新增15口百万气井,天然气产量创新高,增量规模在全国各油气田中位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