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化企IPO募资创新高

  2022年,受疫情、地缘政治以及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持续震荡,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普遍受挫。然而,我国经济凭借强大的韧性与活力,总体延续了恢复发展态势,A股IPO募资创下历史新高。

  据统计,2022年,在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共427家,较2021年减少18.2%;首发募集资金5691.87亿元,较2021年增长4.65%,创历史新高。其中,石油和化工板块IPO企业共63家,首发募集资金1119.52亿元,占首发总募集资金的19.67%,同样创出新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A股首发募集资金再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注册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注册制改革的核心在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实现监管转型,有效促进资本形成。在上述427家企业中有354家通过注册制上市,占比超八成。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等注册制上市公司成为A股IPO市场的主力。

  2022年,在IPO企业中,创业板有150家、科创板124家、深主板39家、沪主板31家、北交所83家。其中,在石油和化工板块中,创业板有24家、科创板19家、深主板5家、沪主板6家、北交所9家。从细分行业看,石油石化(油气开采、炼化及贸易)行业有2家,基础化工(涂料、炭黑、农药、塑料、化学纤维等)行业有32家,其他(化学制剂、电子化学品、半导体材料等)行业有29家。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得益于红筹新股回归A股的政策,“三桶油”之一的中国海油IPO花落上交所,共募集资金净额321亿元,为A股IPO市场一枝独秀作出贡献。

  2022年,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在新股中占比持续上升,数量达165家。其中,化企有24家,分别为沪江材料、德石股份、三元生物、中触媒、浙江恒成、聚赛龙、莱特光电、华融化学、鹿山新材、中复神鹰、海创药业、福元医药、菲沃泰、海正生材、远翔新材、三维股份、天力锂能、聚胶股份、信德新材、万润新能、夜光明、汉维科技、华密新材、尚太科技。

  另外,2022年转板上市的企业也不少。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有65家新三板企业摘牌后在A股成功上市。其中,45家企业转至创业板上市,其中化企有10家,分别为天力锂能、远翔新材、美农生物、联盛化学、泰恩康、富士莱、和顺科技、聚赛龙、三元生物、德石股份;15家企业转至科创板上市,其中化企有2家,分别为莱特光电和中触媒。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转板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畅通和完善。北交所、上交所科创板和深交所创业板之间,通过“转板”这一关键性制度,可以实现三者的优势互补,使得不同板块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中国证监会近日在贯彻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提到,要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本质,放管结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这意味着全面注册制即将在2023年正式启动,势必会催生大量新材料、新能源等公司上市。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表示,2023年最重要的是市场化改革,注册制改革目前还没有完全推开,要加快改革进程,在源头上做好注册制,这样资本市场化就有了根本动力。只有达到全面的注册制,才是一个真正的资本市场。


相关推荐

放心农资进乡村 稳粮保供促丰收——吉林省农安县备春耕工作掠影

  吉林省农安县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称为中国黄金玉米带,为平衡国家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作出过巨大贡献。春耕启动以来,农安县采取多种举措,切实做足春耕备耕功课。  为做好春耕备耕农资供应工作,...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硫黄回暖进程或受阻   

  4月以来,国内硫黄市场延续了3月份的温和走势并继续平稳回暖。截至4月19日,生意社硫黄基准价为1243.33元(吨价,下同),较月初上涨16.20%,各地价差也在不断缩小。“此轮硫黄温和回暖很大的...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吉化招标中心开拓废催化剂处置业务

  吉林石化招标中心日前拍卖196吨废催化剂顺利成交。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华友钴业2023年营收增5.19%

  4月19日,华友钴业发布2023年年报和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663.04亿元,同比增长5.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51亿元。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京津冀首批民企进口报税LNG通关

  近日,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沙哈玛”号顺利靠泊在国家管网天津LNG接收站专用码头。

2024-04-24     中国化工报

兰石重装去年营收51.62亿元

  4月18日,兰石重装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2亿元,同比增长3.6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

2024-04-2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