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战略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石化”)近日交出一份亮眼答卷。4月,企业通过市场化交易成功购入10万张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 绿证”),覆盖年度生产用电总量的50%以上,由此成为中海油炼化板块首家绿电替代率突破50%大关的生产企业。这不仅是国企深化能源革命的创新实践,更为海南省东方市临港产业园探索清洁能源替代树立了示范标杆。
据悉,“绿证”是国家对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也是企业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消费的唯一凭证。
深化绿证应用,引领绿电转型新路径
作为中海油驻琼央企,东方石化始终将“绿色低碳”发展与“清洁能源”应用深度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战略。此次交易的10万张绿证,相当于东方石化消费了1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换算成二氧化碳减排量达5.36万吨。据测算,其生态价值相当于新增种植29万棵成年乔木形成的碳汇,或抵减1万辆燃油轿车全年的尾气排放总量。不仅显著降低了外购电的碳排放,更通过市场化手段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绿色发展动能,因而获得东方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深化精细管理,倡导绿能供给生态圈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绿电替代战略的成功实施,蕴含着“技术+管理”双轮驱动加速碳减排进程:在技术端,统筹原料加工方案优化与节能设备应用,强化生产工艺减碳效能;在管理端,建立起覆盖全厂区的实时监控网络,通过数据分析,确保清洁能源替代方案的科学性。
放眼未来,东方石化在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矩阵上持续加码。在推进绿证市场化采购的同时,企业加快布局自产绿电项目——2024年5月13日,其与中海油海南新能源公司合作建设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首次并网发电,该项目创新采用“自发自用”模式,利用建筑屋顶空间铺设光伏组件,年均发电量可达252.9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准煤762.5吨、减排二氧化碳1442.28吨,与企业绿证采购形成“外部补充+自主生产”的双轨供能体系。截至2025年3月已稳定输送绿电236万千瓦时。
下一步,东方石化将持续深化形成的“证电结合、多方协同”模式,统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让包括绿电在内的更多清洁能源走进各类生产场景,为炼化企业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供可行路径。
5月8日,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开发生产基地——博孜-大北气田顺利完成为期22天的采出水电解制氢试验,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通过科技创新成功攻克油气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瓶颈。博孜-大北气田是塔里木油田继克拉-克....
日前,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农集团)开发的微通道连续流催化合成吡啶杂环类产品清洁生产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 吡啶及其衍生物是农药生...
截至5月7日,中石化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储量产量齐头并进——原油超产6000吨,2口探井油层钻遇率100%;投产新井4口,日增油285吨。这得益于勘探开采技术的“再加码”。今年胜利油田向海图强,专门...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等成功制备出1立方厘米认证效率为23.8%的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CIGS)叠层太阳电池,该电池在连续工作320小时后,仍能保持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