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水内循环减量化技术通过鉴定

以“余热驱动—物质内循环”技术路径破解含酚煤气水低成本处理难题

  中化新网讯 日前,由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煤科院)自主研发的“煤气水内循环减量化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属于国内外首创,创新性强,在常压两段煤气发生炉废水处置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技术实现了三大创新。一是首创了常压两段煤气发生炉含酚废水回炉利用新工艺,利用下段煤气余热将含酚废水低温汽化,与空气混合作为气化剂返回气化炉,实现了含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二是研制了多界面传质器、梯级换热器等专有设备,充分利用常压两段煤气发生炉下段煤气显热及其产生的蒸汽余热,提高了气化过程能效;三是在工业燃气领域建成并运行了总煤气量60万Nm³/d级的常压两段煤气发生炉废水回炉利用工业示范装置。

  据悉,目前我国在陶瓷、建材、铝业等多个行业有近千台常压固定床气化炉,每年预计产生300多万吨煤气水。该技术针对这些含酚煤气水的低成本处理难题,首创“余热驱动—物质内循环”技术路径,通过多界面传质器、梯级换热器等核心设备,将气化粗煤气余热转化为系统驱动力,使高污染含酚煤气水在经过热化学转化后直接作为气化剂进行回用,系统构建起“污染源即资源”的闭式循环体系,为工业燃气领域常压固定床气化装备提供了全新的绿色转化路径。该技术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发表论文6篇。

  依托该技术,煤科院于2023年11月在乌兰察布建设运行的首台套示范装置正持续释放生态红利,目前已累计处理3台20万Nm³/d规模气化炉煤气水近万吨,实现含酚煤气水减量90%以上,新鲜水耗降低50%以上,煤气水处理成本降低80%以上,每年为企业节约含酚煤气水处理成本近千万元。

  未来,煤科院将持续攻关绿色低碳技术,加速该技术在陶瓷、玻璃等工业燃气领域的推广应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相关推荐

100000张“绿证”!东方石化实现绿电替代率超50%

  在国家“双碳”战略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石化”)近日交出一份亮眼答卷。4月,企业通过市场化交易成功购入10万张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覆盖年度生....

2025-04-22     中化新网

宁德时代实现钠电池全球首次大规模量产

  4月21日,宁德时代在上海举行“超级科技日”,并在活动现场发布了全新钠离子电池品牌——宁德时代钠新,将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量产。

2025-04-22     中化新网

宁德时代开启动力电池“多核时代”

  宁德时代在其首个“超级科技日”活动上发布了其骁遥双核电池产品。

2025-04-22     中化新网

超能陆战队“齐”报道——来自齐翔腾达化工园区智能天团的自述

  你知道吗?有一支神秘的“超能陆战队”已集结完毕。他们身怀绝技、身体灵活、性能可靠,他们就是齐翔腾达的智能天团。当前,这些“超能英雄”在齐翔腾达化工园区工作现场向大家发来问好。  智能巡检机器人 ...

2025-04-22     中国化工报

破解氯化废渣处理难题——记龙佰禄丰钛业有限公司氯化钛白生产废渣及废水综合回收利用技术

  近年来,我国钛白粉产业蓬勃发展。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受行业青睐,然而,该工艺每生产1吨钛白粉就会产生0.3~0.5吨氯化废渣,这些废渣成分复杂,传统的填埋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存在重金属...

2025-04-22     中国化工报

丙烷脱氢催化剂研究获突破

  近日,福州大学、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在丙烷脱氢催化剂研究领域开展合作并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

2025-04-22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