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化工大学周志强:汇聚化工高校创新要素,蓄势赋能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高校作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关键结合点和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核心汇聚点,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肩负着重大使命。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抓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内部治理三要素,通过深化改革助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与力量。

周志强沈阳化工大学党委书记

立足人才引育,适应转型升级

人才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而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为人才培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不能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局限性愈发凸显。在这样的形势下,化工类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应因地制宜进行改革,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办学的两大主体,教师人才队伍质量是决定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资源,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沈阳化工大学坚持创新“113”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实施科教融合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实施腾飞学者、振兴学者计划持续汇聚优秀人才,坚持以化工报国为引领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学校蓄势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内生动力。

一是创建特色鲜明的“113”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丰富“三化育人”机制内涵,着力构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和面向未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分类培养模式应用,持续推进“四新”专业建设,增设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新型专业,组建绿色精细化工、化工装备与自动化、资源化工与新材料三个学科专业集群。

二是主动对接汇聚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龙头科技企业等优质科创资源,持续推进研究生“科教融合学院”“科教融合育人共同体”建设;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共建“菁英班”,与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教学科研团队,促进外部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学校高质量育人资源,形成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举办大学生生涯就业体验周,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成立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班”,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成立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进一步实现产学互促、产教结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三是深入实施腾飞学者计划和振兴学者计划,重点引育与辽宁省产业发展新格局密切相关的化工清洁生产与装备、生物医药大健康、军用化工新材料、人工智能与信息控制等领域高端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构建面向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库和产业服务人才库,构筑高水平人才集聚高地。

四是充分发挥文化育人载体的作用,形成以“化工报国”为核心的创新文化,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以创新文化赋能科技创新,从而形成新质生产力。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聚焦“一融双高”建设,将传承“化工报国”精神作为贯穿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线,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以“化工报国”为内核的爱党爱国精神,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化工人才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立足科学研究,汇聚创新要素

传统制造业的数智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与必然之选。数字产业化对原材料的迫切需求要靠高新技术材料的研发来满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因此,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与突破必定会为数字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带来深刻变革。要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生态,促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化工类高校应全方位整合产教资源,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新机制,建设化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的变革提供技术支撑。

为推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沈阳化工大学紧密结合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和辽宁石化与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万亿级主导产业需求,持续深化“定向研发、定向推广、定向转化”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通过联合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好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等产教融合平台,汇聚创新要素,直接融入和参与化工与材料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一是瞄准“卡脖子”技术,与各类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前瞻性科研,在智能化工、人工智能、新材料研发、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扩容提质。持续推进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工作,将职务科技成果90%所有权赋予科研人员,有效提升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承担数个重大课题专项,多项化工行业的先进技术获得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化工过程转型升级,形成了服务安全、清洁、高效生产的新质生产力,不断拓展服务辽宁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和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旗下13家研究所、沈阳化工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创建了沈阳化工大学科教融合学院,与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校企合作。

二是秉承“面向地方、服务行业”的办学理念,提出“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三定向机制”,通过“以产定研、以需定研、以研促产”,将科技开发资源和人才资源定向投放,进行专项技术攻关,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全链条进行“定向”,提高科技成果与市场、企业需求的匹配度,推动解决科技创新与产业企业实际需求相互脱节的问题,被国务院推荐向全国推广,至今已在全国20个以上国家部委及省、直辖市获得普及和应用。目前,学校科研团队承担的省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专项)已经顺利验收,推动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校企合作新模式,系紧了创新链与产业链共同发展的纽带。

三是紧密围绕辽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组建绿色精细化工、化工装备与自动化、资源化工与新材料3个科研攻坚集群,对接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致力培育壮大绿色化学与精细化工清洁生产系列技术;瞄准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致力传统化工装备拓展转型与过程控制安全诊断系列技术;紧扣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致力资源化工与新材料深度开发与高值利用系列技术。其中重点聚焦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作为引领,以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作为支撑,大力推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开展重大需求、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全力打造领域布局科学合理、定位层次清晰明确、特色优势显著突出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立足改革开放,优化内部治理

当前,辽宁省正处于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突破口。辽宁省化工类高校要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创新活力,转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创新生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推动辽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过程中彰显更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为服务和融入辽宁新发展格局,沈阳化工大学不断深化改革探索,不断提升优化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和完善具有“行业性”和“应用型”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双向发力。一方面,优化内部机制体制,形成改革发展合力;另一方面,拓展外部合作渠道,汇聚多方优势资源,形成以内部治理有力推动对外开放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畅通内部渠道,打通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积极发挥“大化工”学科群优势,提出创建“工程热化学”新兴学科、推进热化学反应工业技术的低碳化升级和零碳化替代的科学思想,破解化工学科缺“热”、能源学科少“化”的问题,为保障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科学基础。

二是创新组织方式,打通学校、企业、社会之间的壁垒。推进多层次、宽领域的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友合作、家校合作,形成“集成化”“综合化”信息共享平台,打造“五位一体”校地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产教研用”深度融合,助力辽宁万亿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打通国内外教育科研资源之间的壁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俄罗斯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西班牙材料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深化学校与国际高校、科研院所等的科技与人才交流合作,推动先进生产力要素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高水平建设。

沈阳化工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和辽宁省委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优势,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发展新活力新潜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相关推荐

郭辉:“闷葫芦”的大“秘籍”

  40岁的郭辉有一头精干的短发,他身材不算高大,皮肤黝黑,普通话说得略带着西北腔,大多时候他也不怎么热衷于表达,遇到项目施工上的问题才会“嗒嗒嗒”说个不停。  郭辉是中国石化宁夏能化公司BDO运行...

2024-11-12     中化新网

江汉油田加强水务能耗管理 效果连续“摘星”

近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化工事业部通报9月份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江汉油田供水单位电耗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水务专业板块连续九次登上先进榜,获得星旗榜挂星荣誉。

2024-11-12     湖北石油和化工新闻

江苏海伦石化PTA项目主装置钢结构封顶

11月6日,随着4区51米层最后一根钢结构梁吊装安装完成,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内蒙分公司承建的江苏海伦石化项目现场近13000吨钢结构全部安装完成,比原计划提前7天,标志着项目建设已迈出了...

2024-11-12     河南石化新闻

这场退休欢送会“仪式感”满满!

11月8日下午,江汉油田党校职工培训中心党校工作部工作部党支部举办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退休教职员工欢送会,欢送马琪和张云两位老师光荣退休。

2024-11-12     湖北石油和化工新闻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一体化攻关夯实复兴中部亿吨级增储阵地

近日,复兴地区油气勘探传来喜讯,兴页L1005HF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测试中获得日产油129.6方、日产气6.69万方的高产油气流,刷新了复兴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气井测试产量的最高纪录。

2024-11-12     湖北石油和化工新闻

黑龙江吉地油服:深挖“降本潜力” 破译“提效密码”

黑龙江吉地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围绕“降本增效”目标,以降本、提质、增效为导向,用“赚钱”思维去“花钱”,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量与提质并举、效率与效益并行,在精准研判增量提效、精细管控降本增效、多措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