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1月25日,中国煤炭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与会专家表示,由“黑”向“绿”是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必然要走的道路。
“碳达峰碳中和并不是简单的‘去煤化’。”中国煤炭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刘峰介绍,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发挥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煤炭还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重要桥梁,其清洁高效利用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了立足点。煤炭资源的智能清洁高效利用,更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面向“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要让绿色成为煤炭清洁高效转型发展的底色。
刘峰表示,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潮头,煤炭行业需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协同,具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推动煤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二是集聚创新要素,加强科技攻关,转化科技成果,构筑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创新体系。三是立足源头治理减少碳排放,打造出全系统安全、全产业高效、全过程低碳的新型煤炭工业发展模式。
“煤炭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不实现煤炭的绿色低碳发展很难完成我国碳中和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指出,煤炭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技进步,煤炭可以成为清洁高效和低碳利用且最经济安全的能源。他表示,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IGFC)是煤电发展的一项颠覆性技术,其完善和发展将使物理发电向化学发电迈进,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一倍以上,同时实现发电流程中二氧化碳闭路循环不排放,打破目前国际上“碳排放”这道紧箍咒,在能源生产领域掀起革命,将对以煤为基础的能源大国产生深远意义。
“低阶煤分质利用路线耗水低、能源转化效率高,是促进西北富煤缺水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尚建选表示,若在西部矿区就地转化10亿吨原料煤,可生产油品能源1.5亿吨,根据2022年的数据估算,可使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由71.2%降至50.2%左右。同时,该技术能向市场提供基础化工原料6000万吨,缓解化工原料对石油的消耗;向发电、化工、民用提供清洁半焦近5亿吨,减轻下游环保压力。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还强调,应系统认识“双碳”战略、科学实现“双碳”目标。他建议,要开展碳减排措施性能评价,建立“双碳”技术分类评价体系,构建碳足迹精确核算方法与平台,尊重客观规律合理引导减排措施,坚持共区三原则、强化碳排放责任划分,加强能源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警惕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此外,他还建议多措并举发展煤基新材料,打造绿色制造体系与高端产业集群。
8月18日,陕煤集团与中国航天六院共同研制的煤焦油基煤基航天煤油在该院165所铜川试验区130吨级液氧煤油泵后摆火箭发动机上进行1030秒长程热试车,获得圆满成功。本次试验是在2020年12月8日1....
近日,《广西制造业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到2027年底,力争新增1个5000亿级产业、1个4000亿级产业。 根据《方案》,广西将重点推动以机械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
7月底,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以下简称煤化工二期项目)开展“奋战一百二十天·打好七大攻坚战”主题活动。
8月7日,国家能源局公示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第一批),包括9个试点项目,其中试点方向为绿色甲醇和绿氨的项目共计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