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学品国产化正当时

自主替代与绿色智能变革加速

  电子化学品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支撑材料,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直接关系到半导体、平板显示、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而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电子气体等电子化学品作为其中的关键制造材料,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在近日与2025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同期举办的2025电子化学品创新发展大会暨上下游对接会上,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积极提升高端电子化学品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逐步突破高端产品的技术壁垒,带动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但部分领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行业将以绿色、智能为引擎,产业聚集为方向,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国产替代“硬骨头”尚存

  当前,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但部分领域还是受制于人。对此,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工处处长李岩围绕国内电子化学品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报告。

  近年来,我国光刻胶国产化率快速提升。2024年多家光刻胶生产企业产值和利润暴增,南大光电、彤程电子等国内企业在KrF、ArF光刻胶研发和量产上实现突破。但高端光刻胶与国外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树脂、光酸等核心原料仍主要依赖进口,高分辨率配方研发滞后。在半导体和新型显示领域,湿电子化学品整体国产化率约50%,但28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用湿电子化学品仍依赖进口。此外,在封装材料领域,引线框架、键合丝等传统封装产品取得了很大进展,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但部分高端封装材料国产化率不足10%。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纪雷介绍了新型显示器领域的同类“尴尬”。尽管我国在柔性电子材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柔性电子设备中的关键材料和设备仍需从国外引进,自给率较低。

  未来,这些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率需加速提升,半导体光刻胶向高端品类突破,化学机械抛光(CMP)垫等“卡脖子”材料逐步实现“零”的突破。

  绿色智能驱动产业变革

  当前,电子化学品行业正在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深度变革,这也成为技术迭代的方向。

  专家指出,实现绿色化的方式之一是搭建循环生产网络。如英特尔搭建的化学循环网络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实时分析刻蚀液金属离子浓度,动态调节补加量,大幅提升氢氟酸循环利用率。住友化学建设的光刻胶再生工厂,开发了低温真空蒸馏技术回收极紫外(EUV)光刻胶,纯度达99.9%以上,对比新材料成本降低30%。

  工艺革新也是绿色化的重点方向。汉高开发了大豆油基焊膏,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减少90%,焊接良率提升0.3%。LG利用捕获的二氧化碳合成晶圆封装材料,二氧化碳固碳率达31%。3M推出新型碳氢表面活性剂,替代全氟化合物。

  北京化工大学李群生教授介绍了电子化学品的绿色生产新技术。他认为,制备高纯/超高纯化学品中分离与提纯是关键环节,分离过程能耗约占化工能耗的60%。对此,瞄准产业痛点,李群生带领团队矢志攻坚,发明了精馏技术、超净高纯试剂制备等领域的节能新技术,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技术参考。

  智能化为产业绿色发展赋能。应用材料公司应用AI配方优化CMP研磨液,将配方实验次数从5000次压缩至200次,新品研发周期缩短60%。巴斯夫在上海电子材料基地构建全流程虚拟模型,实时优化能耗和物料流。

  产业集聚协同创新

  与会专家指出,电子化学品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点,如我国长三角电子化学品联盟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础和蓬勃的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下游应用行业,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其中,上海承担起突破电子化学品“卡脖子”难题的战略任务,在先进制程光刻材料、清洗材料等产学研合作上呈现多点突破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苏作为全国半导体、化工新材料产业重要生产基地,已在光刻胶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领域、电子特气领域培育出多家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浙江拥有较好的石化产业基础,积极推动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发展,也集聚了一批电子化学品代表企业。安徽显示面板产能高,对上游光刻胶的需求也较大,成为光刻胶重要量产基地。

  国外电子化学品产业也呈产业聚集特点。如德国形成莱茵河化学走廊,以一体化生产、产业共生和闭环回收为路径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物流整合方面,企业间共享副产品、能源和基础设施;在技术创新方面,开发化学回收、高纯度再生技术;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利用物联网、区块链追踪资源流向;所产生的含氟蚀刻液、金属污泥等废料则由第三方企业处理,并从中提取可再利用组分。

  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提升既需要关键技术突破,更需要行业绿色转型与产业生态重构的支持。随着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协同发力,我国有望在高端电子化学品领域实现完全国产化替代,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

科睿唯安王琦:专利信息驱动创新思维重塑,赋能创新实践

10月27日,能源·化工潇湘科创大会在湖南岳阳隆重召开。科睿唯安知识产权事业部亚太区解决方案顾问总监王琦发表主题演讲,聚焦深度科技时代能源领域的创新挑战与破局路径,提出以专利信息为核心的创新思维重塑方...

2025-11-07     中化新网

稀土霞光——记“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的卓越人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星空中,有一颗星,以稀土为轨迹,以萃取为脉络,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中,始终闪耀着执着与赤诚的光芒。他,就是徐光宪——“中国稀土之父”,一位将毕生心血熔铸于国家战略需求,用自...

2025-11-07     中国化工报

热蒸发铺就钙钛矿光伏器件“高速路”   

  想象一下,未来为衣食住行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其核心吸光材料像给芯片镀金一样,在真空环境中“蒸”上去,全程无毒无害,且效率极高、寿命很长。这并非科幻,而是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在钙钛矿光伏器件制备上取...

2025-11-07     中国化工报

上海鹤城:构建聚氨酯前沿材料创新矩阵   

  11月1日,上海鹤城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鹤城)研发中心正式揭牌。崭新的牌匾高悬于研发中心门前,标志着上海鹤城在技术深耕与产业创新上迈入新阶段。目前,上海鹤城已拥有从配方设计到终端应用的...

2025-11-07     中国化工报

寰球自主乙烯技术再结硕果   

  中化新网讯10月30日,从寰球北京公司传来消息,该公司总承包的四川石化优化调整技术改造项目迎来关键阶段——9#裂解炉历经72小时严格性能考核,实现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寰球公司自主乙烯专利技术在工...

2025-11-07     中国化工报

减顶油回炼:变压器油增产不降级   

  “Ⅰ套常减压蒸馏装置采用减顶油回炼流程后,变压器油组分收率由10.5%提升至12%左右,原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为后续变压器油基础油增产筑牢了根基!”11月2日,克拉玛依石化生产运行部调度组组长周明兴...

2025-11-0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