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4月1日,从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赣锋旗下新余赣锋电子研发的智能全地形机器人电池解决方案近日正式推出,方案搭载赣锋在机器人动力技术领域的多项创新应用。
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相对复杂,因此对动力源提出了相当严苛的要求:既要拥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高倍率放电能量特性,以获得更强“爆发力”;又要兼具高安全、长寿命的性能优势,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赣锋机器人电池采用高能量密度电芯,并具备7C高倍率放电能力,可持续放电3小时以上,续航里程达15km。在兼具能量密度和功率输出的同时,亦可精准匹配四足机器人续航和动力需求——轻量化电池结构+提拉式设计,有效降低机器人负载、提升移动敏捷性,更能在山地攀爬、高台跨越、涉水作业等复杂场景中保持稳定动力输出;其直充、换电等多种充电方式,亦能满足更多使用场景下的不同需求。
赣锋机器人电池还配备了三维安全防护体系,通过结构防护-电化学防护-智能监测三重维度,保障极端场景下的电池稳定性。在电池结构上,外壳采用高强度塑钢材料、IP67防水密封,配合限位卡扣可有效抵御外部物理冲击及环境侵蚀;在电化学防护方面,电池搭载防浮充保护模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内置5颗NTC高精度传感器,全方位动态监测电芯及BMS温度,实现-20℃至55℃工况下流畅使用。
多年来,赣锋电池已在AGV机器人、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s)机器人、智能穿戴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在BMS(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场景化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推出的电池方案针对全地形机器人特别定制,无论是长时间巡逻、高强度作业、人机协作还是工业产线,均可以做到场景适配流畅。
BMS系统作为机器人电池的能量核心,要兼顾电池间的能量均衡和电池使用的数据安全,通过更精准的充放电管理提升电池寿命。机器人电池配备自研BMS方案,研发团队深度参与终端产品电芯控制、算法的开发,确保机器人与电池的适配和流畅运行。电池SOC精度约3%-5%,每200毫秒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实现充放电过程中的自动校准,使机器人在户外作业过程中可自动返回充电,避免因电量过低而造成无法返回现象。此外,该电池包已顺利通过UL1642、IEC62133等标准认证。
新余赣锋电子研发和生产团队,已与国内多家机器人厂商达成合作,团队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电池包的订制,定制时间可缩短至2个月,半年内即可量产。目前,新余赣锋电子一天可生产600套机器人电池。
“7口井等着搬家,没办法,人手不够!”4月16日,中石化经纬公司西南测控公司新疆分公司生产副经理林春保瞅着任务栏上饱满的工作量,搓着双手直犯愁。 “我去!”49岁的黄苏华主动请缨,负责SHB...
4月15日至18日在深圳召开的CHINAPLAS2025中国国际橡塑展上,全球创新科技成果与一系列高质同期活动展现出全、新、高三大看点。
近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自主研发的“变压吸附法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技术”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该技术解决了大规模气体分离提纯中的关键工艺、吸附...
4月14日,中原石油工程塔里木分公司70131钻井队采用液压推进方式,成功将重达600多吨的70D型钻机和60多米高的井架从DLK17斜井平移到相距17.5米的DLK19斜井井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