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二氧化碳加氢制液态烃研究拓新路——记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直接合成高品质汽油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珠海市福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直接合成高品质汽油”项目,于近日荣获202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为二氧化碳高值利用、“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评价其为:在国际上首创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直接合成高品质汽油的新路线,为二氧化碳加氢制液态烃研究拓展了新思路。

  将二氧化碳从温室气体转化为高值化学品和燃料,不仅有助于碳中和的实现,还能在化石能源枯竭或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保障能源安全。其难点在于二氧化碳是完全氧化、热力学较稳定的分子,将它活化为碳氢化合物本身就很困难。而且二氧化碳在传统催化剂表面吸附的热量相对较低,导致在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获得的C/H比值也较低。

  为解决上述难题,联合攻关团队制备出一种新型Na-Fe₃O₄/HZSM-5催化剂,可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范围(C₅~C₁₁)的碳氢化合物。Fe₃O₄本身就对二氧化碳有良好激活作用,而添加钠这种碱性金属,明显增强了铁基催化剂的表面碱性和渗碳性,使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产生轻质烯烃时更加活跃。

  这种多功能催化剂具有三种活性点,表现出互补和兼容的特性。二氧化碳最初通过FeO位点被氢气还原成一氧化碳,随后通过Fe₅C₂位点将一氧化碳加氢成α-烯烃。烯烃中间体随后扩散到沸石的酸性位点,在这些位点上进行酸性催化反应。最后,属于汽油范围的异构烷烃和芳烃选择性地形成,从沸石孔隙中扩散出来。此外,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和产品的选择性,可以通过改变Na-FeO和沸石的质量比来调节。

  该技术历经实验室小试、百克级单管评价试验、催化剂吨级放大制备、中试工艺包设计等,于2020年在山东邹城工业园区建成全球首套1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生产的汽油馏分主要为高辛烷值的异构烷烃和芳烃,烃类产物中汽油馏分烃(C~C)的选择性达到78%,异构烷烃45%,芳烃31%,满足GB17930-2016车用汽油国六标准,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连续稳定运转3000小时以上,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2022年3月4日,该中试装置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以何鸣元院士为组长的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属世界首创,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直接合成高品质汽油技术的成功应用,体现出研发团队的科技创新性,推进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在化工利用方向的技术进步,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关推荐

国内最大单体产氢量3000Nm³/h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

5月17日,国内最大单体产氢量3000Nm³/h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仪式暨“氢动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简称七一八所)举办。“此次下线投用的制氢装备,突破了多项前...

2024-05-17     化工新闻纵览

产学研一体共育新质生产力——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之实践

  新质生产力由创新起主导作用,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石化联合会与重点高校科研工作交流对接会上,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程道建表示,国...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高端聚烯烃材料的“探路者”——记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曹育才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在我国聚烯烃材料领域,有一位“响当当”的行业领军人才,他就是上海华谊集团高级技术专家、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曹育才。  有人说,在他身上有“宝剑锋从磨砺出,...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换剂升级改造提效率   

  “混合脱氢装置利用了消缺机会,不仅更换新催化剂,还进行了科技甩头工作,经过一个月的运行,工况良好,确保了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5月6日,延安石油化工厂轻烃中心负责人王煜说。  据了解,该厂30万...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5项管道储能科研成果获专利

  5月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管道设计院)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吉林石化重载膜装置以科技提速国产化进程

 5月16日,吉林石化联力公司视频会再传佳音,在固化重载膜产品180微米降至170微米成功应用经验基础上,继续实施薄膜厚度由170微米降至165微米减薄技术攻关,取得明显成效。据测算,仅此一项,全年可...

2024-05-17     石油化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