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所开发高能量密度水系电池

正极比容量超过840安时/升、能量密度超过1200瓦时/升

  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团队与研究员傅强团队合作,在卤素水系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溴和碘元素的多电子转移正极,比容量超过840安时/升,在全电池测试中正极侧能量密度超过1200瓦时/升,为高能量密度水系电池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能源》上。

  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衡量二次电池的重要标准。传统的非水系锂离子电池尽管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但其采用的有机电解液易燃,安全性问题难以保障。水系电池采用水作为溶剂,具有安全性。然而,受限于电解液溶解度低、电池电压低等问题,水系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般较低,即单位体积内电池储存的电量较少。例如,传统的水系电池如全钒液流电池和锌溴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分别约为30瓦时/升和60瓦时/升,使其仅能用于大规模固定储能。

  为了提高水系电池的能量密度,李先锋团队使用碘离子和溴离子混合卤素溶液作为电解液,构建了碘离子到碘单质进而到碘酸根的多电子转移反应。充电过程中,碘离子在正极生成碘酸根,伴随生成的氢离子从正极传导到负极一侧;放电过程中,氢离子从负极向正极传导,碘酸根被还原为碘离子。团队利用在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溴化物中间态,优化了反应路径,有效提高了电化学反应的活性和可逆性,所开发的多电子转移正极比容量达840安时/升。该正极与金属镉组成全电池,基于正极侧的能量密度超过1200瓦时/升。

  研究发现,在电解液中加入的溴离子可在电池充电过程中生成极性的溴化碘,有利于和水反应形成碘酸根,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并且降低了充电电压;在放电过程中,碘酸根通过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并参与电化学反应,实现碘酸根的可逆、快速放电,不仅提高了电池的放电电压,同时提高了碘酸根的还原速率。优化后的电解液中,溴化物充当了氧化还原的“桥梁”,大幅提高了电池的效率和反应速率。研究团队通过原位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手段证明了上述反应过程。

  业内专家表示,该研究有望拓宽高能量密度水系电池的研究途径,为高能量密度水系电池的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此外,该研究还拓展了水系电池的应用范围,有望应用在动力电池等领域,为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相关推荐

国内最大单体产氢量3000Nm³/h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

5月17日,国内最大单体产氢量3000Nm³/h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仪式暨“氢动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简称七一八所)举办。“此次下线投用的制氢装备,突破了多项前...

2024-05-17     化工新闻纵览

产学研一体共育新质生产力——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之实践

  新质生产力由创新起主导作用,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石化联合会与重点高校科研工作交流对接会上,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程道建表示,国...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高端聚烯烃材料的“探路者”——记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曹育才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在我国聚烯烃材料领域,有一位“响当当”的行业领军人才,他就是上海华谊集团高级技术专家、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曹育才。  有人说,在他身上有“宝剑锋从磨砺出,...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换剂升级改造提效率   

  “混合脱氢装置利用了消缺机会,不仅更换新催化剂,还进行了科技甩头工作,经过一个月的运行,工况良好,确保了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5月6日,延安石油化工厂轻烃中心负责人王煜说。  据了解,该厂30万...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5项管道储能科研成果获专利

  5月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管道设计院)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2024-05-17     中国化工报

吉林石化重载膜装置以科技提速国产化进程

 5月16日,吉林石化联力公司视频会再传佳音,在固化重载膜产品180微米降至170微米成功应用经验基础上,继续实施薄膜厚度由170微米降至165微米减薄技术攻关,取得明显成效。据测算,仅此一项,全年可...

2024-05-17     石油化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