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升:石化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微信图片_20240715091637.jpg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基础配套和资源型、能源型产业,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应该是科技水平高、资源消耗少、“三废”排放低、经济效益好。聚焦这四个特征,本文重点谈谈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性及其路径选择。

  1.石化产业的新型工业化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

  之所以说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是以上四点,是因为作为资源型和能源型的石化产业,只有建成这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符合未来产业的发展要求,才是核心竞争力强、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型工业化下的石化产业,也才能够彻底改变目前“谈化色变”等不符合科学逻辑的现象。

  从石化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又是基础性重要配套产业的属性来看,石化产业实现新型工业化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应当走在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前面。因为石化产业作为基础性重要配套产业,其自身新型工业化的水平影响并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发展质量与水平,也就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并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具体来说,化学肥料、农药工业的新型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涂料、颜料的新型工业化是建筑、高端涂装制造业能否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合成纤维单体及染料、饲料添加剂(维生素、蛋氨酸)等精细化学品直接关系到纺织、轻工、现代饲养业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新型工业化;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的新型工业化水平,直接决定着汽车、轨道交通、大飞机及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和国家安全水平的新型工业化;高端膜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生物合成等的新型工业化与新能源、电子信息、探月工程、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新型工业化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离开了石化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一个国家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将难以形成。如果石化产业的新型工业化落在后面,一个国家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就会严重受挫。这就是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优先发展石化产业,尤其是化工新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专用化学品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国石化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一定要通过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特别是以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为抓手,通过智慧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加快智能化改造和网络化连接,让石化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40715091641.jpg

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中国石化芜湖石油国泰加能站,智能加油机器人仅需180秒即可完成加油,全程无人操作。(胡庆明/摄)

  2.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可以有多个指标为表征,但最重要的应当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直观的应当是效益水平。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石化产业总体规模、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管理水平等全方位突破,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主要产品产能产量不断实现新跨越,上榜世界500强榜单的石化企业不断有新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我们行业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路上,我国石化行业整体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做强在路上,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一定的差距。

  以2023年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为例,从发展速度上看,我国企业的成绩是值得称赞的,从1995年只有3家企业上榜,到新榜单的142家,上榜数量连续4年位居榜首。而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上看,我们的差距是明显的,中国大陆上榜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833亿美元,全部500强上榜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是819亿美元,美国上榜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是959亿美元,大陆上榜企业销售收入略高于榜单平均值,而低于美国上榜企业平均值。效益的差距就更大了,大陆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39亿美元,全部500强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58亿美元,美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80亿美元,我们是全部榜单的平均利润的67%,是美国上榜企业平均利润的48.7%,也就是说全部榜单的平均利润是我们的1.5倍,美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我们的2倍多。从平均销售利润率看,大陆上榜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是4.7%,全部500强上榜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是7.1%,美国上榜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是8.3%,差距也是明显的。

  所以说,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石化行业和企业做强,摒弃过去拼规模、拼资源、拼投资的传统发展模式和思路,聚焦主业和创新,培育更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3.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是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是石化产业和企业迈向新型工业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第一驱动力。

  近年来石化产业在油气勘探技术、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如新型煤气化炉和气化技术、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直接法和间接法煤制油产业化技术、聚氨酯用异氰酸酯、尼龙新材料、聚碳、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作亚克力或有机玻璃)、有机硅和氟材料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相继取得突破,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能力不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实现石化强国目标最大的短板和制约。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创新机制及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方面差距明显,如高端聚烯烃、高强高模碳纤维、高端电子化学品、高端膜材料,以及高纯试剂等高性能材料和高端领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要着眼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要贯彻“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行业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以自立自强为核心,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补短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大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通过组织实施创新工程和组建创新平台,突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高端产品,推动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出关键性步伐。

  在新型炼油技术创新方面,加快劣质渣油低碳深加工技术升级,开发组分炼油、分子炼油,以及原油(重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提升原油(重油)催化裂解、低碳烷烃脱氢、加氢裂化反应过程效率与选择性,加大绿色高效自主的炼油催化剂的开发应用。

  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创新方面,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产业化技术优化升级,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高性能复合新型催化剂、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一步法制低碳醇醚等技术创新,实现煤制芳烃的产业化突破。聚焦大型高效煤气化、新一代高效甲醇制烯烃等技术装备及关键原材料、零部件,推动关键技术首批(次)材料、首台(套)装备、首版(次)软件产业化应用。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绿氢、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创新发展,推动现代煤化工装备数字化建设,培育一批智慧生产典型场景。

  在化工新材料领域创新方面,关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主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共性技术和材料的高性能化,以及已建成装置的连续稳定生产,加大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的产品,如高端聚烯烃、聚烯烃弹性体、高端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长碳链尼龙和芳香族尼龙,以及一部分关键单体、生物基新材料和性能优异的可降解材料等。

  4.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是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石化产业属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在贯彻“双碳”目标战略、迈向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势,其挑战更为艰巨也更为严峻。我国石化产业的原料结构与发达国家和海湾地区以石油、天然气和轻烃为原料不同,我国石化产业不论是原料用能还是燃料用能,以煤炭为原料和煤化工路线比重过高,以煤炭为原料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天然气和石油为原料的碳排放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石化产业的产品结构也偏重,大宗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过剩,而高端产品和高性能材料短缺;发达国家主要以化工新材料、功能化学品为主。生产基础化学品的过程中,物耗、能耗、排放都远高于精细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国情和资源禀赋,立足石化产业的现状和实际,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炼化企业要积极采用清洁能源、绿电替代,推进现有燃煤自备电厂(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积极探索研究太阳能供热在炼油过程中的应用,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要加大应用短流程、反应过程强化、催化裂化余热发生超高压蒸汽技术等低碳生产工艺,加强甲烷与挥发性有机物的协同管控。要加快CCUS示范应用,有效降低碳排放,探索开展制氢尾气及催化裂化烟气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二氧化碳干重整、二氧化碳加氢制油品和化学品技术示范。还要探索与可再生资源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制氢,开展绿氢炼化示范工程,推进绿氢替代,逐步降低煤制氢用量;研究制定低碳炼油技术评价标准,探索开展炼油企业碳排放计量、监测试点。

  现代煤化工企业要加大实施节能、降碳、节水、减污改造升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标准引领和约束作用,稳步提升现代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严格能效和环保约束,拟建、在建项目应全面达到能效标杆水平,新建项目的企业环保应达到绩效A级指标要求。坚决落实“以水定产”要求,推广应用密闭式循环冷却等节水技术,新建项目吨产品新鲜水耗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加快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高盐废水阶梯式循环利用、资源化深度处理,以及灰、渣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要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大规模低能耗捕集利用与封存、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开发和工业化应用。推动煤电、气电、风光电互补。肥料、酸、碱等基础化学品生产企业,要把节能减排放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节水技术,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高度重视各类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石化行业和企业还要重视生产过程的电气化,如用绿电代替煤电和气电;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应用,如绿电裂解代替传统的蒸汽裂解、原油直接制化学品、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等。

  5.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路径是数字化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三五”以来,石化行业和企业以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开启并加快探索智能工厂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在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催生出一大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示范,已有100家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园区创建,其中有40家列入“智慧化工园区名录”。重点企业和园区先行先试,带动全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和企业管理水平、营运水平和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集团、国家管网,以及一大批石化企业,不断探索并加大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建设先进适用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推动实现以数据和知识驱动的管理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化、智慧管网、智慧销售、智能工程等多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效。

  延长石油数字采油法的应用,实现了业务数据在线化、动态分析智能化、业务协同闭环化,将数字化深度融合采油业务,实现了成本、用工、工作强度“三降低”,效率、效益、管控水平“三提升”;用工总量下降35%,原油采收率提高3%~5%,工作效率提高45%以上。

  当前数字化、智慧化发展迅猛,数字技术正在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信息技术也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石化产业尤其是传统基础石化产品、传统石化基地、老旧石化企业和装置,加快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迫切性和现实性都更为关键,通过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和智能工厂、智慧化工园区的试点示范,让数字化转型不仅成为改造提升传统石化产业的重要支点,而且成为助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油化工行业融合,不断增强化工过程数据获取能力,丰富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产品流向等方面的数据,畅联生产运行信息数据“孤岛”,构建生产经营、市场和供应链等分析模型,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推进数字孪生创新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打造企业数据集中共享平台、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化工园区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加快现代石化产业集群的培育等举措,推动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6.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方式是合作中发展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贯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ICCA)、世界塑料理事会(WP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终结塑料废弃物联盟(AEPW),以及美国化工理事会、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日本石化协会和化工协会等国际组织和专业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在可持续发展、责任关怀等发展理念,以及创新协同、产业链协同等多方面有着深入而良好的合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石化产业应重点在“两线、一屏、一面”上发力。

  “两线”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破解海权国家传统思维的重大创新,西方列强海上霸权的传统思维是控制海洋、控制商路、原料和市场,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是海陆并进,特别是“西部陆海大通道”对新欧亚大陆桥、中巴、中亚、中蒙俄等经济走廊都起到了强力的支撑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石化产业深化国际合作意义重大,“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贸易大通道,也是石化产业共建产业园区、产业向中亚梯级转移和深化与欧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通道;“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重要能源通道,也是石化产业原料供应链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倡议也是石化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往复式循环”的重要通道。

  “一屏”即孔雀开屏式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共有东盟10国和中、日、韩、澳、新西兰共15国签署,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到2023年6月2日全面生效;仅生效第一年外贸总额就超过42万亿元,增长7.7%,其中出口增长15%。这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世界接近50%的人口和近1/3经济总量、贸易量,是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最具发展活力的自由贸易区,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经济复苏与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我国石化产业与RCEP各国在产品互补、市场互补、产业链互补,以及优势协同、创新协同、共促发展等多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日、中韩在基础化学品、中高端产品以及高性能材料和高端纤维、高端膜材料等领域互补性强,中澳在能源和原料领域市场互补性强,中国与东盟10国和新西兰不仅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以及农副产品的产品互供、市场互补方面各有优势,而且在油气资源、天然橡胶、投资建厂等方面已有深度合作。中国与RCEP各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是“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双循环”的重要区域。

  “一面”即全方位开放和全方位国际合作。以我国为坐标向西是中欧产业链互补、中高端产品互补、协同创新为重点,中非(含海湾地区)是资源合作、投资兴业、共促发展为重点;向东与北美是能源、资源、产业链、协同创新等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与南美是资源、产品与市场等合作为重点,特别是我国的农化产品与南美的农业和生态环境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向北与俄罗斯合作越来越密切,除了油气资源领域的广阔合作外,还有炼化、化肥、材料等全产业链的合作空间;向南与印度在农化产品、染料等精细化学品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


相关推荐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

2024-08-23     中化新网

2024中国行业媒体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

8月22日,以“聚势谋远,智融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国行业媒体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百余家行业媒体的260余位社长、总编辑、新媒体负责人等参加了大会。中国记协副主席刘正荣为大会宣布开幕。他表示,....

2024-08-23     中化新网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024-08-22     中化新网

石化行业“质量月”活动启动

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号召石油和化工行业深入推动全民质量行动,做好“质量月”活动策划,充分发挥“质量月”活动的平台作用,研究制定切实...

2024-08-22     中化新网

“市场准入10条”的6大看点

  市场准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对....

2024-08-22     中化新网

山西省省长金湘军深入华阳集团调研产业转型工作

8月20日,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在阳泉市调研。调研期间,金湘军深入华阳集团了解产业转型工作。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革介绍企业转型情况,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王大力,阳泉市委书记雷健坤...

2024-08-22     山西能源和化工